第90章 杨廷鉴的执着

  张伟明想这些高级官员缺什么,然后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奢侈品。

  这个时代哪些是奢侈品呢?

  张伟明心里一一盘算,烟,酒,茶,车,表,化妆品,时装,首饰...

  烟草?好像还在美洲呢,得先想办法引进栽种,没几年的功夫不成,只好放弃。

  酒和茶可以,车和表需要时间,化妆品时装首饰都是女人用的玩意,自己不熟悉。

  嗯,看来只能先从这个酒和茶着手了。

  想到了奢侈品,就想到了代言人,张伟明就笑了,皇家不就是现成的代言人吗?

  对,可以开个皇家精品店,店里可以用债券来消费,张伟明点点头,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先让崇祯削减皇家开支,这些奢侈品只用一种,先从酒开始,让这些商人来竞争,先捞一笔。

  再把这些商品放到皇家精品店里,回收债券!简直是完美!

  搞定了高级官员,那些依靠工资来生活的中低官员呢?张伟明皱起了眉头。

  衣食住行,这哪一样皇家好像也没有足够的物资啊?

  一时间想的头大,张伟明干脆不想了,过两天再说。

  大不了先赚高级官员的银子,最后再兑付中下官员的债券。

  先把债券的信用建立起来,好像也不很亏的样子。

  想起这债券就想起金融,张伟明然后越想越多,对,等到车床完善了,冲床也该造出来,到时候就铸崇大头。

  不行,这个时代还得铸铜钱,普通老百姓根本用不到银子,只用到铜子。

  唉,铜这个东西,化学上有什么手段能多炼出来呢?

  张伟明努力回忆关于铜的知识,麻烦啊,好像大规模的铜矿都在南方。

  原材料想不出新办法,张伟明又开动脑筋,怎么样才能让这个铜在流通市场淘汰呢?

  这个就超越了时代的发展,也超过了张伟明的知识水平。

  果然,最后想来想去,张伟明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只是想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就是大力发展经济。

  经济高度发达,老百姓们都不用铜钱而用银子,那不就成了?

  就像后世,谁还用一分钱啊?

  不错,这是个正确的道路,张伟明点点头。看書溂

  至于缺少金属银,张伟明就不当回事了,银子都是大额交易,完全可以发行皇家银票嘛!

  银票一旦发行,那玩法可就多了。

  思路已经健全,想起了要在报纸上登这皇家贡酒的事情,张伟明苦笑,还得去找状元公。

  为了火油保密的事情,当时把状元公挤兑走了,不过没关系,事情还是要做的。

  报社位于西苑的水云榭,是个风景宜人的地方,张伟明自己其实在报社也挂了个职务,专门负责广告部。

  水云榭里很安静,人手还在招募中,张伟明直奔二楼,进入挂着总编辑的办公室。

  听到有人进来,扬廷鉴顿了顿毛笔,心想,谁这么没规矩?

  抬头一看,原来是这位,鼻子里暗暗哼了一声,懒得跟你打招呼。

  张伟明脸皮自然是厚的,搭讪道,

  “状元公,在写文章呢?”

  说实话,张伟明真佩服他,科举状元啊,太牛了,反正自己是绝对考不上的。

  扬廷鉴终究不愿失了礼数,开口说道,“有什么事,直说吧”

  称他为张先生,绝对不可能!

  茶水嘛,要喝自己倒。

  既然开口说了话,那张伟明就不着急了,感觉有点口渴,自顾自的找来水壶和茶杯,看得杨廷鉴一愣,有失身份啊!

  “状元公,要不要续点?”张伟明好心的问道。

  一口一个状元公,听得杨廷鉴有点刺耳,好像是在讽刺一般,杨廷鉴冷声说道,

  “陛下还有什么事要交代的?”

  言下之意是,其他事就别提了。

  “不急,不急”张伟明不慌不忙的问道,“今天没有人来报社询问这广告的事情吗?”

  这也算是正事,杨廷鉴只好回道,“没有!”

  是时间太短,还是隐藏太深的缘故?

  头期报纸只在报头下面印了编辑部杨廷鉴采访部周逊广告部张伟明一排小字,若非心思缜密的人还真觉察不到。

  过几期再看看,张伟明又问道,“报名当记者的人多吗?”

  这个又不归我管,状元公不耐烦的说道,“这你得去问周树仁”

  树仁是周逊的字,张伟明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又问道,“吴副主编呢?”

  你有完没完?本总编辑在此,哪儿轮得到他?

  “不知道!”

  看到杨廷鉴快要失去冷静,张伟明这才假借崇祯的名义,说了皇家只准备留一种酒作为御酒,把这事登在报纸上,欢迎各酒商前来咨询。

  想必还是你的主意吧?杨廷鉴倒也没怀疑他假传圣旨,张伟明也不在意,这个事反正崇祯是知道的。

  既然是皇帝交代的,杨廷鉴不敢掉以轻心,又详细问了几句章程,最后才把张伟明送走。

  那篇鼓吹皇家英才班和太子殿下的文章基本写完,只需要稍加润色即可,杨廷鉴开始细品皇家御酒的事情。

  杨廷鉴虽然是状元,但绝不是迂腐的读书人,他出自江南望族,对经济之道并不陌生。

  这竞买古已有之,但是为了这御酒的名头?值得吗?

  杨廷鉴苦笑了一下,那么多酒商,总有人利欲熏心,这个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那有没有破解的法子呢?

  状元公开始琢磨,除非大家事先通气,抱成一团,把价格压低。

  但是,人心隔肚皮,这个是暗标,谁知道别人报的什么价?

  无奸不商,说好了大家一起报低价,万一有人不守规矩,获得这个名头怎么办?

  杨廷鉴摇摇头,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除非商人们坚守诚信。

  这个年代,面对这么大的诱惑,让商人讲诚信,杨廷鉴自己都觉得不靠谱。

  而且就算报团成功,最高价低于底价的话,这次竞买自动作废,然后重新来一次。

  一环套一环,简直是无懈可击啊!

  状元公有点气馁,就没有一点空隙可钻吗?

  天下没有这么完美的事,我再想想,状元公开始钻牛角尖。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