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苦口婆心

  没有?

  长孙无忌面色吃惊。

  三日之期将近,毛遂自荐的人不少,赵牧没有选拔贤良吗?

  赵牧对皇帝安排这么不上心,莫非计划随意找几人糊弄皇帝。

  也不对啊。

  赵牧做事向来严肃,不管说精益求精,却绝不马虎大意,特别是皇帝安排事务,他皆出色完成。

  长孙无忌神色狐疑的望向杜如晦,低声询问:克明,莫要隐瞒啊。

  哈哈哈,若有贤才,老夫高兴还来不及呢,焉能隐瞒呢。杜如晦说。

  纵然长孙无忌没有直接说明自己意图,他也猜出七七八八。

  作为外戚,太子娘舅,随着诸皇子渐渐长大,长孙无忌把更多心思花费在教导和巩固太子地位上。

  皇帝选贤,他比皇帝更上心,其意不言而喻。

  唉...

  长孙无忌内心轻叹口气,抱拳说:老夫该去趟郡王府。

  说话间,长孙无忌起身向外走去。

  这时,杜如晦低声说:无忌,留步。

  闻声,长孙无忌折身询问:克明,你想起什么吗?

  杜如晦走到书房门口,探头向外打量,确定没有外人,这才拽着长孙无忌回到书房内。

  瞧着杜如晦神秘兮兮的样子,长孙无忌内心焦急,莫非适才杜如晦有所隐瞒,这会儿准备悄悄告诉他。看書喇

  克明,你我乃至交,有话不妨直说。

  杜如晦端起茶杯品茶,思考着该怎样开口说起,少顷,他放下茶杯低声说:无忌,你越界了?

  越界?

  何意?

  长孙无忌面色疑惑,不懂杜如晦何意,难道对方不高兴他来吏部询问,干涉吏部之事吗?

  起身惭愧的说:克明,老夫为陛下担忧,抱歉了。

  是吗?杜如晦面色古井无波,轻声质问:是为陛下担忧吗?

  这时,长孙无忌再傻,也猜出杜如晦何意。

  看向杜如晦,不知对方何意,为何突然问起这个。

  很好奇吗?

  杜如晦平静的面孔浮现出微笑,淡淡的说:无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可记得皇后病重时说了些什么话?

  你是说?

  长孙无忌猛地一惊。

  皇后病重时,告诉皇帝说长孙家没有什么功劳,因为她和皇帝结为夫妻,长孙家才飞黄腾达,希望她去世后,消弱长孙家权力,从而保全长孙氏。

  本来他计划皇后病逝后,进宫向皇帝辞官的。

  幸好赵牧妙手回春救回长孙皇后,这一年多来,他非但没有辞官,权力更没有被削弱,皇帝东征时,还总领政务,辅佐太子,可谓位极人臣,一时风头无两。

  今杜如晦重提旧事,长孙无忌内心猛地一惊,紧张的说:克明,你建议老夫辞官避祸吗?

  无忌,你是聪明人,理当比我更清楚,太子继承皇位,皇室诸王之争,皆为皇家事务,你我作为臣子,即使你为外戚,太子没有继承皇位前,也理当和太子保持距离,以免引起陛下非议。杜如晦说。

  古往今来,外戚没有什么好下场。

  强如骠骑大将军卫青,大司马霍光两名外戚,老年处境皆凄惨。

  今皇帝盛名,决不允许百官插手储君之事。

  长孙无忌理当明哲保身,专心教育太子,而非为太子鞍前马后。

  一次两次,皇帝还可能视而不见,多次触犯皇帝逆鳞,肯定引起皇帝震怒,到时候,自身难保,更牵连太子。

  长孙无忌神色尴尬,望向杜如晦有点无言以对,端起茶杯喝茶掩饰自己的窘迫,少顷,靠近杜如晦说:克明,谢谢你提醒,老夫收敛些。

  这一年来,蜀王师从苏定方,军事造诣飞速进展,而皇帝马上夺天下,偏爱于擅长军事谋略皇子,反观太子,政务出众,军事平平,若非嫡长子,若非皇后,恐怕....

  何况随着皇子陆续长大,诸王陆陆续续返回封地,唯独蜀王李恪,魏王李泰,皇帝特意留在京城内。

  他能不担心吗?

  最关键苏定方背后站着赵牧,赵牧背后站着二十万精兵悍将,和朝廷大量文臣呢。

  但凡赵牧向皇帝表他支持蜀王,皇帝可能临时改变主意,重新立储君。

  太子势单力薄啊,他不能不为太子考虑。

  无忌,你还是没懂。杜如晦低声说,歪头靠近长孙无忌说:陛下东征时,你私下回见赵牧,拉拢赵牧支持太子,消息传到陛下耳中了,尽管陛下没有龙颜大怒,但也对你非常不满。

  老夫,确定不是赵牧?长孙无忌询问。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反观赵牧,掌握二十万精锐呢,年轻一辈将领皆出自于赵牧麾下,皇帝怀疑,也该率先怀疑赵牧啊。

  赵牧,为何是赵牧?杜如晦轻笑,淡淡的说:赵牧乃太子太傅,又是蜀王,魏王的老师,送太子一份功劳,又让蜀王去军营听课,一碗水端的很平啊。倒是你急不可耐带着太子去军营,表现的再明显不过了。

  这...

  长孙无忌结巴,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尴尬过。

  杜如晦滔滔不绝说:你我皆清楚,凭借赵牧的能耐,但凡有称帝的念头,必能把长安搅得天翻地覆,然而,好些年了,赵牧战功赫赫,麾下全是骄兵悍将,却从未有不臣之心。

  若说老夫看走眼,玄陵,玄成,李帅,陛下,也能看走眼吗?

  赵牧,与我等截然不同,所以陛下有意封赵牧为王。

  嘶...

  封王。

  长孙无忌作为皇帝近臣,闻所未闻啊。

  一时,急忙说:克明,老夫该怎么做,作为太子的舅舅,老夫不能眼睁睁瞧着诸王夺嫡啊。

  陛下正值盛年,而太子年幼,你为太子担心,再正常不过,但是,你该记住,你是臣子,而非皇帝,你是舅舅,而非父亲,切莫把手伸的太长。杜如晦说。

  本来他不该说这些话,今日长孙无忌竟然来吏部询问皇帝寻找贤良之事,再继续一条道走下去,恐怕很容易引起皇帝反感,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长孙无忌抱拳,躬身行礼说:大恩不言谢,改日老夫请客,好好答谢你。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