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婉言拒绝

  哈哈...

  长孙皇后掩口娇笑。

  赵牧是让皇帝挺为难,却也是皇帝的安排。

  长孙后有意劝说李世民,小太监站于殿外躬身汇报:陛下,左仆射求见。

  宣。

  李世民点头,长孙皇后整理好龙案折身离去。

  少顷,房玄龄走进来,作揖行礼说:陛下,赵牧飞鸽传书送回书信,汇报说于靺鞨招募两万精兵,把契丹,奚族迁徙到安西都护府,建议陛下派兵监督两族。

  安西?

  李世民神色微楞。

  这是千里转移啊,奚族,契丹迁往安西,东北轮空,军事压力锐减。

  确定吗?是否引起暴动起义?李世民询问。

  房玄龄轻轻摇头,直言说:信中没有提起,但赵牧于信件内提出闯关东的建议,想来没有动乱。

  这小子。

  李世民低声嘀咕,东征时,黑水靺鞨临阵倒戈,害的唐军损兵折将,纵使他坑杀黑水靺鞨三千兵勇,却没有震慑其部,赵牧竟然轻松招募两万精兵,逼得契丹,奚族心悦诚服的迁徙。

  论起来,赵牧手段比他更狠辣,更有威慑力。

  把所有事务安排的妥妥当当。

  他不由得询问:何为闯关东?

  禀陛下,赵牧书信中说,允许鼓励黄河中下游的河东道,河北道百姓,出山海关前往辽东,任意开垦良田,森林,缓解河北道,河东道人口压力。房玄龄汇报。

  这样啊。

  李世民暗暗嘀咕。

  早前赵牧向他建议过把河北道,河东道百姓迁徙到辽东,缓解河北道人口压力,朝廷颁布政令,鼓励百姓迁移,碍于高句丽,靺鞨,契丹,奚族等部落,响应的百姓不多。

  今高句丽灭国,靺鞨臣服,契丹,奚族西迁,关外广袤良田轮空,面临的危险锐减,鼓励百姓迁徙是个不错的主意。

  何况三国以来,河北道常因黄河泛滥或旱情严重爆发起义,北魏末年,河北葛荣大起义更葬送北魏,前隋也是河北瓦岗寨起义,覆灭大隋王朝。

  连续迁徙百姓河东道,河北道百姓锐减,很大程度缓解各类矛盾,有助于朝廷统治。

  是个不错的主意。李世民赞同赵牧的提议。

  房玄龄附和说:民以食为天,百姓喜欢守着一亩三分地,迁徙需要非常的勇气,但收益丰厚,不亚于域外扩疆。关键诸多百姓迁徙而去,也有利于朝廷占领辽东等地。

  臣建议,各地修筑书房时,特意于辽东修建书院,确保文化一脉传承。

  不错。

  李世民支持修筑书院。

  不过,赵牧没有回朝,却给朝廷带来大量政务,闯关东,朝廷有的忙了。

  李世民追问说:赵牧呢,他抵达何处?

  出松漠,沿途向西,不知具体位置。房玄龄禀告。

  李世民没有多言,东征结束,北疆平叛,四海升平,是时候巡察边境问题,即刻下令说:苏定方,派他与赵孝祖,庞同善领兵护送契丹,奚族西迁。看書溂

  以前苏定方骁勇。

  这几年来苏定方追随赵牧南征北战,于草原各部打出名声,北上平叛时,更一举灭掉薛延陀部,使薛延陀部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赵牧嗜杀,苏定方有过之而无不及。

  派苏定方率兵前往,绝不发生任何意外。

  喏。

  房玄龄抱拳领命。

  是日。

  李世民召集三省六部官吏,商讨闯关东之事。

  此事事关重大,涉及河北道矛盾,关乎江山社稷,越早妥善解决,大唐越安稳。

  这次,朝廷文臣武将不约而同赞同,百姓迁徙,肯定设置州府,向各地派遣官吏,吏部,户部,工部,皆有立功的机会,而屯兵,建立哨所,诛杀各地叛逆,也是文臣武将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李世民派张亮全权负责军务,派马周,岑文本负责迁徙之事,事情涉及范围广,李世民特意授权马周,岑文本,有临时抽调各地官吏的权力,确保半年内形成百姓自发迁徙的景象。

  一时间,朝廷上下彻底忙碌。

  北疆。

  赵牧率军出松漠,沿路抵达定襄城,折返前往燕然山,听取守将萧嗣业汇报,得知李道宗,苏定方把薛延陀部灭族,燕然山一带恢复平静,彻底归唐军控制。br>
  大军休整三日,赵牧继续领兵出发。

  这时,他临时收到朝廷派人送来的赏赐。

  李世民封赵牧为魏王,封地尚未发生变化,封薛仁贵,契苾何力,阿史那杜尔等为国公,收到封赏,赵牧颇为意外,他以为李世民封他做江都王,临时不改变爵位呢,怎料李世民依然封赏。

  为此赵牧仅仅觉得吃惊,却没有表现过多的喜悦。

  然而,薛仁贵,契苾何力,阿史那杜尔皆喜出望外,皇帝重赏,不光把他们封为国公,更赏赐诸多食邑,金银珠宝,关键皇帝派人千里迢迢送来北疆,诸将受宠若惊。

  欢喜时,情不自禁望向赵牧,齐刷刷抱拳道贺:恭喜王爷,贺喜王爷。

  江都王。

  魏王。

  几字之差,地位却有云泥之别啊。

  须知,四皇子李泰封号为魏王呢,皇上竟然把魏王的封号赐给赵牧,若魏王爵位不变,朝廷将出现两名魏王,若魏王爵位变动,也表明皇上对赵牧的重视达到四皇子的程度。

  旁边,豫章,临川,巴陵,武珝,安康等听闻赵牧的封号,表情也非常震惊。

  魏王。

  岂不是说赵牧的爵位仅次于太子了,比三皇子蜀王地位还高。

  她们不敢想象,赵牧再建功立业,皇帝赏赐赵牧什么,难道把皇位让给赵牧不成。

  闻声,赵牧瞥了眼前来传信的张玄素,朗笑说:皇上对我恩重如山,爵位越高当然越好,不过,魏王的爵位我不能接受,江都王,江都王挺好。

  接连封赏,赵牧爵位越来越高,他没有半点高兴,相反渐渐担心起来,功高盖主,功高震主,全没有什么好下场。

  一个虚名的爵位而已,哪有执掌兵权来的实惠。

  赵牧直接向张玄素道:张大人,陛下的好意本王心领了,烦劳你回京后,禀明陛下,切勿再赏,免得见面尴尬。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