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边境动荡

  赵牧。

  赵牧。

  长孙无忌不甘心,连连急声高呼,怎奈赵牧置若罔闻,哼唱小曲扬长而去。

  这混账。

  长孙无忌气的面色铁青,怒焰无处发泄。不得已折返前去拜见长孙皇后,希望抢于皇上宣布前设法说服对方改变主意,以免把长孙家推到风口浪尖。

  几日内,皇上捣鼓凌烟阁二十四臣画像的消息,陆陆续续传回长安,百官闻讯,翘首企盼。

  纵然凌烟阁画像不像赏赐金银珠宝来的实惠,但皇上格外重视,等于为朝廷百官论资排辈,等于对武德年间以来百官为朝廷做出的贡献的认可。

  有机会荣获二十四臣之一,必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声望。

  百官争相奔走,四下打听。更甚者,官衔低微者特意去拜访荣获皇上奖励的人,尝试为仕途铺路。

  不过,这时身在百济的刘仁轨传回消息,新罗派兵骚扰驻扎于百济的唐军,援助高句丽,百济遗民反唐,试图挑起争端。刘仁愿陈兵边境,重创新罗将领金元述。

  信中,刘仁轨,刘仁愿,曹继叔等将领联名上书,请求以新罗侵犯大唐边境为由,举兵灭新罗。

  李世民阅览书信,面不改色心不跳。

  赵牧,料事如神。

  曾经推断高句丽,百济灭亡,新罗肯定不安分,试图夺取百济,高句丽旧地,果然让他一语中的。

  幸好朝廷早有安排,派遣骁勇善战的神武军留守,更有诸多骁勇善战的神武军将领镇守高句丽,百济,今新罗挑起事端,招惹大唐,刘仁轨,刘仁愿等没有白白等候。

  既然时机成熟,自然不能饶恕。

  李世民召集赵牧,李绩,李道宗简单商议,即飞鸽传书命刘仁轨全权处理前线之事,争取一举消灭新罗,把新罗王金春秋,将领金庾信,惹是生非的金元述擒回长安。看書喇

  东线,边境风云再起。

  半岛。

  东南一隅。

  新罗,皇宫。

  气氛凝重,严肃。

  百济,高句丽相继灭亡,新罗向大唐称臣。

  本来新罗君臣计划唐军班师回朝,百济,高句丽守备空虚,陆续蚕食百济,高句丽,对两国旧地取而代之。

  一晃数月,各地留守的唐军不光没撤离,更修筑城池,工事,表现出长久经营两地的念头。看書溂

  金春秋和爱将金庾信商议,派金元述前去骚扰唐军,计划摸清楚唐军底细。

  不料金元述重伤而归,所率兵勇死伤过半。

  半日内,众多唐军集结边境,做出征伐之势。

  战报传回王都,金春秋彻底不淡定了。

  大唐幅员辽阔,兵强马壮。

  前阵子,强势兵锋连灭两国,今陈兵边境,倘若跨境作战,新罗朝不保夕。

  金春秋不禁埋怨金庾信,过于轻视唐军,轻视刘仁轨,给新罗带来严重的危机。

  金庾信躬身垂首任由金春秋斥责,神情苦楚,内心窝火。

  唐军,比他预料的更强势。

  关键新罗稍稍试探,唐兵大军压境,表明唐军早有准备,也许刘仁轨等坐镇百济,高句丽,特意等待新罗犯上作乱,恰好抓住机会灭掉新罗。

  唐军陈兵边境,你有何破敌策略?金春秋怒斥。

  这金庾信既是他的姐夫,也是新罗名将,和唐军征讨百济,高句丽时,金庾信功不可没。

  朝廷军务,多由金庾信处理。

  王上,犬畏其主,而主踏其脚则咬之,即使李唐为新罗宗主国,威胁到新罗利益时,也要敢于死战到底,末将建议私下备军,以防不测。金庾信神情严肃。

  驻守百济,高句丽的刘仁轨,刘仁愿,庞孝泰,刘伯英,曹继叔,郑仁泰等皆为神武军悍将,各个骁勇善战,狡诈如狐。何况,当初联合唐军抵抗百济时,他和刘仁轨,刘仁愿多有交集,常有书信往来。

  这二人精通兵法,颇有谋略,是非常难缠的对手。

  若不提前谋划,备战,刘仁轨跨境作战时,恐为时晚矣。

  你确定?金春秋询问。

  大唐声势如日中天,正面对抗李唐,无疑是以卵击石。

  报...

  金庾信尚未回答,殿外传来宦官的声音,一名太监急匆匆跑进大殿,汇报说:禀王上,曹继叔,刘仁愿,郑仁泰率军跨过边境,三路大军直扑王都而来。

  什么?金春秋吃惊的询问。

  唐军,竟然跨境杀来。

  行军速度之快,好似风卷残云。

  金庾信神情凝重,内心紧张不安,急忙抱拳建议:王上,该迎战。

  ......

  前线。

  刘仁轨收到皇帝命他全权负责前线军务的书信,也收到赵牧飞鸽传书的书信,赵牧书信内提醒刘仁轨说,金春秋,金庾信皆非泛泛之辈。不过,二人擅长阴谋诡计,平生之大功却不在战场,建议速战速决。

  几名将领谋面,分析百济,新罗形势,决定兵分三路。

  一时,边境战火燃起。

  ......

  长安。

  李世民每日密切关注前线战事。

  一晃几日,收到刘仁轨派三军大军出击的消息,他选择启程回宫。

  在他眼中新罗对唐军威胁不大,不料赵牧进言告诉他,新罗君臣足智多谋,若不速战速决,快速消灭新罗,擒拿金春秋,金庾信,二人肯定挑拨百济,高句丽的残兵败将,很容易引起声势浩大的起义,把唐军困于百济,高句丽。

  最终,新罗有机会取代百济,高句丽。

  必须回宫,与诸将讨论,以免出现差错。

  何况已定下凌烟阁二十四臣,是时候公布于众。

  得知李世民回宫,赵牧内心颇为有意外,提前毫无迹象啊:陛下,冬日闲暇,不再多住几日吗?

  哼,别假惺惺的。你以为朕不晓得吗,你内心巴不得朕马上回宫。李世民哼了声。

  若非军政,他的确希望小住几日。毕竟,有赵牧出谋划策,诸事顺利。

  赵牧轻笑:怎能呢?

  李世民没搭理赵牧,冷眸扫了眼清河,巴陵,高阳,安康,狠狠剜了眼赵牧,内心窝火的警告:你好自为之,等你建功立业,再谈此事。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