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C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求求你,当个驸马吧> 第841章 太岁头上动土

第841章 太岁头上动土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此乃程处默为人处世的准则。

  即使他担任梅花内卫统领,控制朝廷情报机构,却不代表他滥杀无辜,嗜杀成性。

  今遭遇无妄之灾,差点丧命火场。

  侥幸死里逃生,依然遭遇刺客搜捕,截杀,分明计划赶尽杀绝。

  刺客冒犯,休怪他铁血报复。

  何况,他担任梅花内卫统领起,尚未受过这种冤枉气呢。

  来到薛府,终于摆脱所有危险,不管幕后黑手是何人,哪怕钻进地缝内,他也要把对方揪出来大卸八块。

  顷刻,堂内布满戾气。

  薛仁贵叮咛薛氏带着丫鬟休息,命管家封锁府门,密切警戒四方。

  瞥了眼怒不可遏程处默,薛仁贵好言相劝:程将军,长安情况不明,不知道凶手是何人?

  没错,到底刺杀王爷?曹继叔紧攥拳头愤恨的说。

  赵牧掌兵,个人安危影响朝廷乃至大唐局势呢。

  不料刺客敢于长安公然行刺,这是不把神武军诸将放在眼里吗?

  旁边,武珝目不转睛打量着赵牧,确定他安然无恙,没有受半点伤,一颗悬着的心才放松下来,关切的询问:郎君,到底怎么回事儿啊,好端端为何遇刺呢?

  听闻赵牧遇害,她急的差点晕过去。

  幸好赵牧没有受伤。

  但是,务必抓住行凶者,承受法律的制裁。

  凶手是谁?

  一时半刻,赵牧也是满头雾水。

  他为官多年,身为中枢核心,提出诸多政令,严重损害世家利益,加之经商敛财,富可敌国,许多人对他羡慕嫉妒恨,到底是谁刺杀他,对方身份扑朔迷离。

  不过,他相信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但凡铁心抓捕行凶者,重赏之下,必能得到蛛丝马迹。

  然而,程处默斩钉截铁的说:你们不知凶手身份,我知晓啊,兵器来自北方,是契丹人的弯刀。

  冲出去酒楼时,他和刺客短兵相接,后来也是他把尸体抛下楼,当时特意详细检查兵器和刺客,在刺客身上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但圆月似得弯刀却是来自契丹。

  也幸好赵牧提醒他把尸体抛出去,否则大火焚烧之下化为灰烬,再想找有价值的信息,恐怕难于登天了。

  契丹?

  赵牧,薛仁贵,曹继叔,武珝,安康公主皆面容吃惊。

  异族刺客潜伏进长安行刺,也太匪夷所思了。

  是否过于武断了?

  曹继叔面色狐疑,不相信程处默的判断,提醒说:程将军,王爷挥师北上,早把契丹兵勇杀的干净,剩余族人被迁徙到西域,而今的契丹元气大伤,焉能刺杀王爷呢?

  以前,若说契丹刺杀赵牧,他绝对不怀疑,现在契丹举族迁徙,居住之地远离长安,早沦为拔掉爪牙的老虎,难成大器。

  何况单单凭借兵戈判断,容易造成误判。

  不排除契丹行刺的,但绝不能放过真凶。薛仁贵厉声说。

  目前,各地胡人居住于长安西市,朝廷统计各族数量,是否是契丹人行凶,派人前去严查,即刻见分晓。

  刺客绝非来自契丹,不管着装,面容皆非契丹人,关键刺客熟悉长安的街巷,若我猜测没错,他们多半来自长安或长期潜伏于长安,图谋已久。赵牧表情古井无波,意味深长的说。

  倘若契丹人行刺,为何早不行刺,晚不行刺,偏偏来长安行刺呢?

  何况派遣关中世家子弟去安东四郡任职,引起各路世家弹劾,控诉,这些人也值得怀疑,该抽丝剥茧,逐一排查。

  这...

  若非契丹,何人敢太岁头上动土?

  薛仁贵,曹继叔面目错愕,疑惑。

  刺客来自长安,究竟何人派遣呢。

  管他是谁呢?

  程处默面色铁青,脖颈青筋暴涨,满腔怒火无处发泄,喝道说:薛将军,不管行凶者是谁,你速速派黑骑抓捕截杀我和王爷的人,尽管他们非行刺者,但受雇于人,落到梅花内卫手里,必能盘问出有价值的消息,揪出幕后黑手。

  不。

  赵牧否决程处默的提议,叮咛道:仁贵,你备车悄悄送我回府,继叔,你带黑骑去抓捕可疑之人,争取抓活的。

  刺杀他。

  他要让对方付出血的代价。

  哪怕是皇亲国戚,也要夷其三族。

  喏。

  曹继叔,薛仁贵察觉到赵牧浑身散发戾气,杀气,二人丝毫不敢怠慢。

  观之,程处默急问:我呢,我该火速回去梅花内卫。

  惨遭行刺,他的怒火比赵牧更甚。

  不行。

  赵牧白了眼程处默,不容置疑的否决,提醒说:目前凶手身份不明,你我该隐藏下来,静观其变,至少明日朝会结束前,你我决不能露面。所以,你要么待在薛府,要么去王府。

  行吧。

  我跟你混。

  程处默不甘心的说,但赵牧言之有理。

  刺客得知他们身死,肯定表现的跋扈嚣张,得意忘形,也许露出马脚呢。

  薛仁贵,曹继叔,程处默部署时,武珝走到赵牧身旁,秀眸望了眼旁边的安康公主,向赵牧说:郎君,你带安康出宫,陛下肯定知晓一二,是否向陛下通报呢,免得陛下,皇后担心难过。

  不急。

  赵牧淡定的说。

  尽管他丝毫没有怀疑李世民,但为揪出行凶者,甚至幕后黑手,他必须悄无声息抓人,雷霆之势审案,争取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皇宫。

  夜深人静,宫内气氛冷肃。

  即使李世民下令李绩,李道宗封锁消息,但傍晚宦官连续不停的出宫打探消息,依然引起宫内女眷注意。

  不过,气氛最紧张地方,依旧是李世民的书房。

  傍晚,他派李恪前往神武军营,稳住苏定方,刘仁轨等将领。

  然而,始终没有收到赵牧生还的消息,作为皇帝,他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

  毕竟,赵牧代表着神武军,狼骑诸将的利益,站着二十万南征北战的精锐呢,但凡处理不好,引起三军哗变,对朝廷造成影响,不亚于赵牧身死啊。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