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C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求求你,当个驸马吧> 第356章 年轻人,不讲武德

第356章 年轻人,不讲武德

  科考。

  持续进行三日。

  赵牧参加进士,明法,明算三科,至于学子津津乐道的明经,他丝毫提不起兴趣。

  所谓进士。

  仅是科举各科之一,前隋时考核诗赋。因进士科为常科,考取难度大,所以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

  明法,考核法令知识。

  明算,基本属于自然科学,从《九章律》、《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算》各选一条,简单说即为数学。

  作为考官,李世民每日准时准点来监考。

  终于见证赵牧的厉害。

  进士科时,赵牧晚来半个时辰,起初李世民担心赵牧时间不够,怎料鸣金前赵牧写出惊世骇俗之作。

  明法明算两科,李世民更大长知识。

  单单明法科,赵牧不光熟悉朝廷律令,答卷结束,饶有兴致的添加起各类法令,大到框架,小至条令,洋洋洒洒写满考卷,直至试卷无处下笔才交卷。

  明算科。

  历来为最难,最枯燥的科目,赵牧下笔如有神,仅花费半柱香轻松答完考题。

  惊的李世民以为自己出错,赵牧随意答题,当场召来房玄龄研究考题,结果无一错误。

  最终,李世民难以置信的问了句:你平常也是这个速度给朕写折子吗?

  可不是吗?赵牧耸耸肩回了句。

  好好好。李世民连声称赞。

  一晃三日科考结束。

  对学子而言紧张的气氛仍在蔓延。

  能否金榜题名。

  谁能金榜题名。

  谁人高中状元。

  成为学子们讨论不休的话题,各驿站,各酒楼,各茶馆内议论纷纷。

  赵牧没闲心,也没时间参与讨论。

  科考结束,他却忙碌起来。

  朝廷急需快速,准确的阅卷,审核,选出优秀人才。

  李世民见识他明算科的厉害,直接安排他作为明算一科总考官,专门负责阅卷。

  何况他与戴胄负责商科,与段纶负责工科,与孙思邈,宫廷医官负责医术。

  一时间,总览四科审核权。

  从阅卷时起,赵牧终于见识什么叫三差五错。

  零分。

  三分。

  又零分。

  终于出现十分的高分。

  数百张试卷批阅结束,最高分五十,赵牧颇为无奈的长叹,推广乘法口诀任重而道远啊。

  官署内。

  负责检查审核赵牧阅卷的官吏,看见赵牧流水式的批阅速度。

  起初,以为赵牧对明算科学子有意见,有意胡乱批阅,特意接连检查数十张试卷,竟无一处错误。

  一时,几名官吏骇然。

  这还是正常人吗?

  惊诧的眼神中,赵牧已起身前往隔壁。

  一进官署。

  孙思邈与几名太医忙着阅卷。

  发现赵牧走前来,几人快速围上去,一名太医说:国公,医术不同于进士科,医术强弱关乎百姓性命,断然不能单靠理论判断。

  没错,必须通过治病救人来分出优劣。孙思邈说。

  医术科与进士科考核方法的确不同,分为问药,针灸,诊脉,根据题目开药方,综合分数最高者为状元。

  这些孙思邈全部同意,唯独缺少实践诊断。

  小事一桩。赵牧微微点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关乎人命的事儿,更该注重于实践。

  为选拔出优秀的医官,他提前做好安排:先批阅试卷,批阅结束,朝廷仍有考核。

  朝廷有安排,下官则放心了。太医说。

  医术。

  工科。

  商科。

  该怎样评判,赵牧有自己的策略。

  两字。

  实用。

  目前,他丝毫不期待学子们搞理论知识,毕竟,依大唐现有的条件恐难满足。

  先解决有的问题,人才济济时,朝廷稍稍引导,钱财官职支持,必然有人涉足理论。

  所以太严格吧,三科肯定没法选拔多少人才,科举沦为笑柄,审核太松吧,必然赵牧选拔各种庸碌之辈,特别是医术,关乎百姓性命,赵牧半点也不敢放松。

  与孙思邈,朝廷医官阅卷结束,赵牧没有直接标出三甲学子,安排医官与孙思邈带着考核的学子前去街道诊病,通过治疗效果选出最优秀的人才。

  至于工科,商科,赵牧也分别对待。

  工科,但凡做出新奇之物,或改良已有的物件,最终依物品作用大小来评判。

  商科,类似于进士科,以理论科与明算科成绩优劣来评判。

  赵牧提出选官标准,段纶,戴胄安排官吏执行,审核。

  一连几日,赵牧始终泡在官署内,忙的不可开交。

  相较于工科,商科,医术,武举,文举内的进士科最为引人注目。

  为选拔出优秀人才,朝廷派房玄龄作为主考官,安排虞世南,魏征,李纲,韦挺阅卷,审核。

  经过几日阅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终于选拔出前十名,唯独前三名难以决定,确切的说状元花落谁家难以决定。

  官署内。

  进士科实行匿名制,几名官吏没法获悉学子名字,但韦挺,李纲等通过字迹,能粗略的判断出是否是家族子弟。

  纵然存有私心,但依照朝廷规矩,五名考官交叉审核,没法决定时,五人投票决定。

  韦挺不支持朝廷推行科举,却依然希望家族子弟崭露头角,金榜题名,为家族争取荣誉。

  他捧着张试卷郎笑说:不错,不错,今年科举出现不少贤才俊杰。

  虞世南,李纲,韦挺齐刷刷望过去。

  是啊,贤才不少,像这篇即指出朝廷过于打压言官话语权。虞世南说。

  说道试卷,李纲朗声说:纵然上千张试卷,这张最为厉害,论朝廷利弊时公然抨击楚国公,但后面的策略着实不错。李纲说。

  不管这是那名学子的试卷,敢抨击赵牧,建议朝廷消减赵牧权势,对世家有利,他肯定感情上提高分数,关键对方给出的治国策略确实不错。

  若非状元,即为榜眼。

  前三名之所以难以决定,皆因出现半篇文章抨击皇帝,公然提出为玄武门死者正名的文章。

  后半篇却针对时弊,提出解决策略。

  韦挺抽出张试卷道:抨击楚国公算是什么,这片文章公然抨击陛下,若非抨击陛下,单凭后面的策略,定然拔得头筹,夺取状元。所以,我定为第四名。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