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海上扩疆

  赚钱?

  占地?

  锻造巨炮?

  李世民斟酌着赵牧的话。

  东征,时机不成熟,分明不支持东征。

  至于海上扩疆,占不占地无关紧要,赚钱,锻造巨炮乃当务之急。

  李世民端起茶杯喝茶询问:赵牧,你知晓香料的产地?

  中书令,你必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长孙无忌插嘴:若你隐瞒,老夫挺愿意补充。

  屁话真多。

  赵牧狠狠剜了眼长孙无忌,恨不得找个臭鞋垫塞进他嘴里。

  他走到屏风前,拿出张地图挂在上面,指着地图说:这张地图,内阁与诸将,少数人已提前见过,很多人头一次见,大家先过来瞧瞧。

  李世民,房玄龄等面色平静。

  李靖,李道宗,侯君集等面色惊愕,非常吃惊意外。

  赵牧悬挂地图时,他们即发觉地图与往常的行军地图相差甚远,听闻赵牧提醒,快步走上前去打量,观察。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赵牧提前于地图上标出大唐疆域,然而,与域外疆域相比,大唐小的可怜啊。

  以前,他们以为大唐内世界中心,天朝上国。

  没想到...

  陛下,这地图。李靖不可思议的询问。

  他领军攻打吐谷浑,以为抵达极西之地,快达到荒蛮之地,怎料地图上吐谷浑尚未抵达腹地。

  李世民起身朗声说:这地图,朕早见过,故而连续征战。

  太惊人了。

  侯君集表情痴痴观望着地图说。

  诸位。

  赵牧叫着表情错愕的百官,高声说:今日掏出地图绝非用于征战,而商议海上扩疆之事。长安城内的香料多来自西域或海外,而我恰好知道很多地方盛产香料。

  若朝廷派水师占领,或派前去购买,不光节省大量购买香料的巨资,朝堂还控制香料产地,反而能够销售去西方。

  关键这些地方人口不多,有的地方盛产香料,有的地方盛产黄金,何不直接占领呢?

  再不济,这些地方土地肥沃,为朝廷提供充足的粮食。

  李世民执迷于东征,对海外扩疆兴趣不大,听到赵牧提起钱与粮食,盛产黄金啊,他顿时产生浓烈的兴趣,毕竟锻造巨炮需要花费众多钱,若能占领几处盛产香料或黄金地方,面临的困难迎刃而解。

  他记得赵牧以前告诉过他,长安大多财富让胡商赚走,指头瞧着龙案询问:有把握吗?

  水师护航肯定没问题,但应该联合更多商人,甚至拉拢海面的海盗,经商,也去掠地,一石二鸟。赵牧说。

  陛下,臣私下计算过,若每年运回来万斤香料,已价值几百万金呢,势必非常大财富。长孙无忌说,相当于大唐数月的财政收入。

  房玄龄进言说:若如长孙大人所言,每年有几百万金收益,臣以为值得一试。看書喇

  对。

  海上扩疆,必带动东部各道发展,积攒无穷的财富。杜如晦说。

  几名武将盘算怎样攻打西面诸国时,几名文臣已盘算怎样赚取海量的金银。

  李世民听着热血沸腾,询问说:海上扩疆,可以一试,但要有详细规划,以免引来不必要的烦恼,赵牧,无忌,你们提出来的,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

  长孙无忌微微点头,瞥向赵牧说:陛下,赵牧对南面海域最为熟悉,臣以为,他定有良策。

  哼!

  赵牧怒哼。

  长孙无忌,这老匹夫算计他。

  陛下,我有两道计划。

  赵牧掷地有声说:一,朝廷组建水师,带着大唐的特产,沿着海岸线南下,一路前去探索各地小国,一来以物换物,二来彰显大唐气势,陛下气势。

  不过嘛,此举兴许带回香料,但数量不足以在市面流通,再者朝廷耗费钱粮,得不偿失,基本是面子工程。

  这断然不行。魏征直接否决:朝廷需要聚财,而非散财。

  嗯,是不行。

  本来李世民听见彰显大唐气势,皇帝气势,觉得赵牧建议挺不错,魏征直接驳斥,打消他花钱得瑟的念头。

  对,朝廷以聚财为主,不能南辕北辙。房玄龄说。

  李世民揉着鬓角,内心颇为烦恼。

  多好的机会啊。

  百官接连驳斥。

  看向赵牧询问:说说你第二条策略。

  赵牧面色微微冷凝,顿了顿说:第二条,把地图公布于众,朝堂宣传各地情况,鼓励商人,流寇,甚至海盗,前往海外经商,扩疆,若带回香料,财富,朝堂仅象征性收取赋税,对于扩疆者内出类拔萃等人,予以爵位奖励。

  最关键,允许私人发展镖师行业,保护海外利益,必要时,水师给予协助。这么做,数年内,必能积攒海量财富,将来有足够钱粮支持朝堂东征西讨,南征北战。

  陛下,理当西征,末将已在做准备。

  听着赵牧滔滔不绝的说,侯君集急忙建议,生怕朝堂注重于海上扩疆,而忽视经营西域。

  陛下,中书令提议颇为大胆,允许私人发展镖师行业,很容易出现民间武装,乃国之隐患,何况朝堂怎能封赏流寇,海盗爵位呢,臣羞于与之为伍。萧瑀不赞同赵牧的提议。

  萧阁老,做人不能太死板。长孙无忌说。

  你!

  萧瑀指向房玄龄。

  好了好了。

  李世民扬手阻挠,看向房玄龄,杜如晦询问:爱卿,你们以为呢?

  房杜二人,内心汹涌澎湃,若非身居内阁,他们亦希望带着镖师前去探索未知世界。

  陛下,臣以为可行。杜如晦斩钉截铁说:必要时,朝堂支持海上扩疆的人,必要时允许商人出钱支持。

  若两三年内带回百万金,相较于潜在的隐患,臣以为值得一搏。房玄龄朗声支持。

  好!

  李世民爽快的说:君集,你继续筹备西征事务,征讨高昌国乃来年头等大事。玄龄,克明,简化赵牧所言,查漏补缺后,撰写成圣旨,越快颁布出去越好,希望来年有收获。

  臣遵旨

  房玄龄,杜如晦欣然领命。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