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定计

  长安。

  大地银装素裹,皇城好似换上新装。

  李靖,李绩,李道宗,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陆续坐着马车前往皇宫。

  近来,他们与皇帝商议东征策略,深刻的分析前隋三征高句丽兵败的缘由,各自提出不同作战方案。

  纵然些许地方达成共识,却依然有诸多分歧。

  他们等。

  等待赵牧撰写的作战方案。

  希望赵牧提出与众不同的建议,大家各抒己见,最终选择最直接有效的作战方案。

  李靖,李绩,李道宗等陆续抵达书房。

  李世民面色凝重坐于火炉旁,瞧见李靖,李绩等身影,示意他们落座,惆怅的说:这次赵牧给朕出了个难题啊。

  闻声,李靖,李绩,长孙无忌望向李世民,李靖低声说:陛下,中书令不支持东征吗,不应该啊。

  这阵子,大家等着赵牧的方案呢。

  何况赵牧好战,不应该让皇帝为难啊。

  中书令苦无良策吗?长孙无忌轻声询问:近来他心思全在女眷身上。

  李世民把奏折递给李靖,端起茶杯品茶:靖兄,你们各自过目,说说你们的想法?

  李靖接过奏折浏览,李绩,李道宗,房玄龄,魏征等快速靠上去。

  阅览着赵牧的方案,他们有人欢喜有人愁。

  毕竟,赵牧方案中个别提议,和他们有些人不谋而合。

  通篇阅览下来,李绩高声说:陛下,臣以为中书令的建议不错,打仗不是请客吃饭,没有半点人情味,是该铁血杀伐。

  李世民瞥了眼李绩,他早料到李绩支持赵牧的策略。

  当初,李绩提供的方案中,核心关键即为杀戮,大肆削弱高句丽有生力量。

  魏征不支持杀戮,他也不支持杀戮。

  靖兄,玄龄,克明,说说你的想法。李世民询问。

  李靖捋着胡须说:陛下,中书令说得好,高句丽,东北之虎狼,臣从未听说过猎人采取怀柔策略狩猎,三军征战,理当杀伐果断。

  必须驱逐,流放百姓吗?李世民询问。

  杀戮归杀戮。

  不该把屠刀指向无辜百姓。

  李靖犹豫片刻,斩钉截铁说:帝国争锋,大唐钱粮来自于百姓,反之,高句丽作战,钱粮也来自百姓,臣不支持大国仁义。

  听说前隋三征的兵勇,仍然困于高句丽,高句丽王至今没有释放他们回国的念头。杜如晦说。

  闻之,李世民望向房玄龄。

  陛下,中书令的方案,除第二条铁血杀戮外,臣以为皆为万全之策。房玄龄道出自己的想法。

  陛下。

  长孙无忌低声叫道:中书令懈怠了,仅提出草案战略,未曾提出详细战术,他兴许有更好策略。

  哼。

  李世民轻哼了声。

  他知道赵牧心思全在女眷身上,这次作战策略是过于敷衍了。

  不由得起身走到地图旁,俯身详细观察起来。

  少顷,朗声下令:不管赵牧是否敷衍,提前筹备粮草,悄无声息运到河北道总没错,朕计划派马周前去河北道做事,提前囤积粮草。

  是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杜如晦说。

  这时,李道宗走到地图旁,询问说:陛下,中书令提议水师攻打百济,是否采纳呢,若执行,来年春,该派水师征战。

  魏晋以来,中原王朝三百年没有经营半岛。

  目前,不清楚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地形,雄关要塞。

  若占领百济,唐军钉子似的钉在岛上,必然迫使高句丽向南方投入大量兵力,变相消弱北部防线的兵力。

  他日唐军东征,兴许有机会雷霆之势横扫半岛。

  李世民俯身打量着河北道前往百济的距离,面色微微踌躇。

  赵牧训练的水师骁勇,多次远渡重洋,肃清各地海盗,但能否漂洋过海成功抵达百济,他没有半点把握。

  若战,该找刘仁愿商议。

  李世民折身回到火炉旁,打量着李靖,李绩询问:靖兄,懋公,你们觉得呢?

  若战,不妨采取瞒天过海之计,唐军集结于高句丽边境,造成唐军东征态势,再派悍将带领精锐乘船渡海,定能杀的百济措手不及。李靖没有表明自己是否支持攻打百济,直言不讳道出作战策略。

  国公,万一三国精诚团结,抵抗唐军呢?魏征道出自己的疑惑。

  李靖捋着胡须信心满满说:这一年来,高句丽北面修建防线防备唐军,接连派兵勇南下攻打百济,新罗,三国死战不休,焉能突然化干戈为玉帛。

  没错,目前收到的消息表明,百济兵勇节节败退,兴许派使者来长安求援呢。李绩说。

  闻声,李世民清楚李靖,李绩的想法。

  他们支持攻打百济,争取南北夹击高句丽。

  李世民当机立断,斩钉截铁说:等,等待良机,水师出征,攻城掠地。

  见皇帝战意浓浓,李靖毛遂自荐:陛下,东征高句丽,末将愿领兵。

  末将愿为副将。李绩抱拳请缨。

  休整几年,他们精力充沛,盼着建功立业呢。

  李世民微微摇头,掷地有声说:杨广三征高句丽而兵败,朕计划御驾亲征,一举灭之。

  御驾亲征?

  李靖,李绩,李道宗,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皆面色大惊。

  皇帝继位来,不再率兵征战,此次竟然计划御驾亲征。

  几人皆为李世民身边的近臣,最清楚李世民心思,没有劝阻李世民御驾亲征,李靖道:陛下亲征,唐军定然横扫高句丽,彰显大唐文治武功。

  靖兄。

  李世民白了眼李靖,对于东征,他目前也没有绝对取胜把握,何况李靖非怕马屁之人,轻笑说:靖兄莫阿谀奉承,朕不吃这一套,既然靖兄毛遂自荐,即日起,靖兄秘密筹备东征事宜。

  喏。

  李靖躬身领命。

  李世民考虑片刻,叮咛说:无忌,懋公,改日随朕再去趟赵牧府邸,该与赵牧促膝长谈,商讨战术问题,从而保证东征之战万无一失。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