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C小说网>古代言情>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第113章 宫里姑姑

第113章 宫里姑姑

谢来收了礼,却没提拜师的意思,反而说了一番表忠心的话。

众位学子都看着他,有些摸不清楚他的想法。

这是年纪小,没弄懂两位大人的意思?

还是真的太傻了,一个都不站?

这样一来,两家都不可能再收他当学生了。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惦记着另外一边。而且不止这一次,谢来以后也可能机会渺茫。

除非再有比两位大人位置更高的人看中谢来。否则其他平级的大人们是不可能再来收谢来这个学生了。

一是可能会被拒绝,二来若是没拒绝,岂不是打了两位大人的脸面?众位举人们发现,太优秀了也不是一件好事。

知府大人都叹气了。为何不干脆选一边,好歹以后也能站一边。现在好了,两边都没站。

李翰林和卢学士也是没想到此人会这样选择。他们不信能够考中解元的人,连这点领悟能力都没有。这是一个都不要?

不过,这也比想要同时选他们当老师要好。否则他们只会觉得自己看走了眼。甚至还微微的松了口气。

因为刚刚确实有几分冲动在其中。

若是这解元选了另外一边,可真要把脸都丢了。

只是可惜了这么好的学生,就这么没了。

卢学士不怪谢来,只怪李翰林从中插了一脚,才让局面变成如今这样的。

而李翰林则也怪卢学士,此人实在是手太长,心太贪。

看看,把这小解元吓成什么样子了。

不过李翰林没放弃,不拜师就不拜师了,日后若是真的考中进士,进了朝堂。作为寒门出身的一份子,总是和他们这边更亲。

李翰林笑了起来,“谢解元小小年纪,如此忠君爱国,本官欣慰。这印章果然没送错人,希望你日后勤学苦读,早日高中进士,也好早日为朝廷效力。”

谢来躬身,“学生谨记教诲。”

卢学士自然知道李翰林心中所想,他劝诫谢来,“竹乃君子,宁折不弯,希望你日后不枉初心。”他实在不愿意谢来变成司马丞相那边阿谀奉承,蛊惑君主之辈。

“多谢学士大人提点,学生必定时刻铭记。”

谢来觉得自己现在一个都得罪不起。

其他人看着谢来这待遇,心中羡慕且嫉妒。

不过谢来一个都没选,这结果也让他们放心。

特别是齐志远,心中总算平衡了,就怕这谢来有了靠山,日后对自家不利。今日这谢来算是自绝前程了。

后面卢学士又点了几名青云书院的举人,意思意思的夸赞了几句。

李翰林也不甘示弱,点了几名出身不怎么高的夸赞了一番。

知府大人乐得看戏。

反正他所在的派系,不需要从寒门中找人。

事实上,在司马丞相崛起之前,这头名一般也轮不上这些寒门子弟。都是内定的的士族子弟。后来才慢慢的,提拔了许多寒门,这些寒门子弟成为科举考试副主考,主考,也慢慢的打破了规则。

反正若是知府大人来定头名,他必定是要定一高门子弟。

高门子弟在为官之路上,具有天然的优势。有了头名之名,对其才能有帮助。

这场宴席气氛倒是比上次要好。

两位大人临走前,又看了眼谢来,心中不无遗憾。

谢来则是大大的松了口气。

幸好成了香饽饽,好歹是能有个借口给退了。众人也只会当他为难,并不会过多追究。

若是只有一边来招他当学生,他不接受,只怕都要说他脑子有坑。顺便还要得罪大人。

其他举人们这会儿倒是过来,对谢来流露出一种同情且遗憾的复杂神情。

齐志远又活过来了一样,摇着扇子过来,“谢举人,可惜了。”

谢来道,“可惜什么,今日得二位大人赠礼,还有许多教诲,终身受益。知足了。倒是齐兄,你今日可有收获?”

“……”齐志远收了扇子,哼了一声就走了。

有位身材胖乎乎的举人走了过来,“谢解元胆子可真是大,刚刚那场景,若是换做我们可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谢来道,“刚刚发生何事?难道不是两位大人抬爱,勉励吾等向学吗?”

“哦……对,谢解元说的对。两位大人用心良苦啊,吾等实在不该辜负大人的期望。谢解元,明日可有空,一起游园如何?我们约了好几人。”

谢来问道,“齐志远可去?”

“他不去,他要回书院去。吾等与他也说不到一处去。”

谢来就道,“那我自然是去。”必要的交往还是要有的。

这些人与他结交,也未必没有提前建立友谊,日后多条出路的想法。谢来自然也是这么想的。

出了曲水园,众人和谢来拱手道别。

上了马车发现杏花和桃花竟然还在车里等他。

谢来道,“不是让你们回去吗?别是饿着肚子等我。”

吴妈妈道,“两位姑娘吃过了。我可照顾的好好的。”

“我们回去了,可是担心你,便又来了。来弟,里面没人欺负你吧。”

“没有,你怎么怕我被人欺负?”谢来让车夫赶路,带她们去玩去。

杏花道,“你年纪小,那些人比你年长许多呢。”

谢来笑道:“读书人以学识品行论高低,不会以大欺小的。”

然后给两人看自己所得的礼物。

“这代表着大人们对我的赏识。”谢来没和她们说其中的曲折。

杏花和桃花兴奋的眼眸发亮,一脸激动。

杏花道,“来弟,你可真是太好了!”又羡慕道:“我何时有这样的机会?”

谢来哄道,“我的荣耀属于你们!”

桃花眼眸泛红,“是你自己争气。”

“咱们亲姐弟。何必计较这些。”

谢来又笑道,“之前太忙,没时间陪你们,今日我们去好好玩。带你们去听书,吃美食!等玩两日再回去。”

马车中气氛又欢乐起来。

吴妈妈只觉得自家少爷实在是天底下最好的男子了。

府城热闹的地方不少,谢来其实也没怎么玩过,不过稍微打听就知道了。

到了人多的地方也不好坐马车,便让车夫在外等着,他们自己去内街行走。

一路上买了不少吃的。

杏花玩的开心,这是第一次上大街来玩。

这府城街上的女子也不少,许多贫苦人家的女子也是要上街摆摊卖东西的。也有上街来买东西的。

毕竟不是谁家都有钱请下人。

两人索性把帽子也取下来了,也并没有什么。

正行走间,一队人马从街头过来,护从们在前面开道。

谢来他们也站在了一边。看这架势,这还是什么重要的人物。再一看,马车的标志,正是知府府上的。

老百姓的消息还是灵通的。

听人议论起来,说这是知府府上请的宫里的姑姑来给知府家的小姐教规矩的。

杏花问道,“什么是姑姑?”

“自然就是宫里照顾贵人的姑姑。从宫里立了功之后,便出来荣养。达官显贵家的女儿,都要请她们去教导规矩,是高门大户的座上宾。”语气里说不出的羡慕。

又有人道,“就连知府老爷见了她,也是要客客气气的。”

“来弟,我们去看看去。”杏花拉了拉谢来,要去看热闹去。

“我还是第一次看宫里的人呢。”

谢来问桃花,“桃花姐,你去吗?”

桃花点头。几人便往那边去。

吴妈妈有些吃醋,“虽然我不是宫里的姑姑,可我也把你们照顾的很好。为何就要专程去看旁人。都是伺候人的,差别就这样大。”

谢来噗嗤笑了,“大概凡事儿沾了宫里,就让人好奇。吴妈妈,这和你没关系。你是很好的。”

吴妈妈这才高兴。几人跟着队伍走,就到了一处宅子停下来。

正是知府大人的宅子。

一位面容严肃的老妇人从马车里面出来,一身威严。

连知府大人都来接她,十分客气。

看的杏花桃花目瞪口呆。这大概是她们平身所见的,最为威严的女子。

除了母亲之外,竟然还有这样威严的女子。

谢来却没觉得稀奇。

因为在他心里,还是更佩服母亲谢夫人一些。谢夫人完全是靠着自己撑起一个家。而这些姑姑们,不否认她们确实有手段谋略。但是更多的也是借助了贵人。

老姑姑进了府上,大门也关闭了。谢来就带他们去听书去。

杏花感慨,“来儿,你说为何这人从宫里出来,就能让人这样尊敬她啊。”

“那是因为她照顾的贵人多。有人撑腰。不过也没有那样光鲜,在宫中可没有自由。且一直到二十八岁才能出宫,有些甚至到了三四十才能出来。青春全都奉献了。”

杏花道,“岂不是都没成亲?”

“自然是没有成亲的,宫里的女人是不能随便成亲的。要等出宫才能婚配。”

杏花恍然,“姨娘骗我,说女子都要成亲。成亲才有出路,你看这姑姑这把年纪了,也未曾成亲呢。可见女子不成亲也是有出路的。”

谢来:“……”他好像无意间拆了姨娘的台。“话虽然如此,可是也不是人人可以进宫里。且还能得到贵人赏识,安稳出宫的。”他小声道,“里面危险的很。”

“可这未必不是女子的一条路啊。努力个许多年,出来之后,走到哪里都要受人尊敬。”关键是还不用婚配,而且似乎旁人也觉得这类人不婚配是正常的。

谢来被吓到了。“杏花姐,你可别想不开!”

杏花道,“啊,我只是随便说说罢了。我也没机会去啊。”

桃花劝道,“便是有机会,我也不让你去。我也听出来了。那地方不是人人都可以从里面出来的。能出头的也就少部分人。”

杏花道,“我真只是随便说说。你们不用紧张。不过我觉得也未必有你们说的那样可怕。毕竟比起来寿走的路来,还是要安全许多。来寿都敢去从军,我也没啥不敢的。不过我大概是没机会去了。”

谢来想着,幸好是没机会。否则真要被吓死。

去宫里当宫女,无异于去战场杀敌。

感觉比战场杀敌还要可怕。

战场杀敌好歹名刀明抢,死了还知道是怎么死的。在宫里,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他决定回去就给杏花姐讲讲那些年看的宫斗小说。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