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先发制人

  “宋青苒,你脑子没病吧?”

  宋青云很烦躁。

  距离宋青苒让他回村配合她,已经过去了一炷香的时间。

  她不仅不走,还一直站在湖边吹冷风。

  刚出县城时尚有几分血色的娇艳小脸,这会儿被吹得跟死了三天似的白。

  这女人是不想活了吗?

  而且,宋青苒从回来到现在一直都很安静,没像往常那样跟他吵。

  他很不习惯。

  宋青苒往前几步,凑近湖水照了照自己的脸,见效果差不多了,才对着宋青云一挑眉,“走,回村!”

  ——

  宋青苒失踪这件事,宋弘虽然没报官闹得人尽皆知。

  但他停了私塾的课,成天往外跑。

  村里人再眼瞎,也发现了异常。

  只不过碍于宋弘是夫子,村里孩子都在他那儿开蒙。

  村人们明面上不敢说什么,私底下却是没少议论。

  “哎,你们说,是不是好些日子没见宋家那丫头了?”

  “早半个月前就没在村里了,这你们都没发现吗?”

  “没在村里?那她上哪儿去了?”

  “还能去哪,镇上那位徐秀才定亲,她跑去大闹了呗!”

  “那也不至于这么久都不回来吧?”

  “谁知道,没准儿人家不要她,她死乞白赖赖在那儿不肯走呢?”

  “咦——听着还真是宋青苒干得出来的事儿,宋夫子那么敦厚的一个人,怎么会生出这么不要脸的闺女来?呸,真是晦气!”

  “闺女随母呗,我听说她娘好像……”

  “嘘——别说了,宋青苒回来了。”

  议论声戛然而止,几个妇人一回头,就见宋青苒姐弟俩沿着村道一前一后朝这边走来。

  走在最前头的宋青苒,细眉长目,一双眼天生水遮雾绕,迷迷蒙蒙的。

  她的美貌,向来跟村里普遍的长相有些格格不入。

  这会儿巴掌大的小脸上又泛着白,活脱脱一个娇弱无骨的病美人。

  “哟,我们宋姑娘离家半个多月,这是打哪儿来呀?不会是镇上吧?刚好我婆婆熬了鸡汤,要不要嫂子给你盛一碗补补气血?”

  兰花嫂子抱着儿子出来把尿,刚好见到宋青苒,当即阴阳怪气地讽刺了一句。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听得出来,她是想说宋青苒离家半个月,肯定早就不是处子之身。

  这种话,能毁掉女孩儿的一生。

  “你再说一句!”

  宋青云沉着脸捏着拳,双目赤红,怒气值爆满。

  兰花嫂子让他给吓了一大跳,不服气地嘀咕了一句什么,赶紧抱着儿子缩回院里去了。

  “青云,别多事。”

  宋青苒道:“按我说的去做。”

  宋青云看她一眼,最终不得不沉沉咽下一口气,大步离开,朝着村长家走去。

  宋青苒淡淡瞥了几个妇人一眼,径直去了晒谷场。

  ——

  宋弘一大早就出的门,嗓子都问干了喊干了,仍旧没有闺女的踪影。

  他灰头土脸地回来,才刚入村,就听人说女儿已经回来了,这会儿正在晒谷场。

  宋弘脚下一个踉跄,随后不要命地朝着晒谷场跑。

  当看到坐在石墩上背影单薄的女儿,宋弘眼眶一热。

  但很快,他又调整好情绪,缓步走过去。

  “你这丫头,怎么出门前也不跟爹说一声?这些日子在外头吃得可好?睡得可好?有没有人欺负你?”

  宋青苒回头,看到原主这位三十出头的爹,鬓边生了几根白发,胡子拉碴。

  原本舒朗俊逸的脸上,布满了愁云惨雾,像是短短半个月就老了十岁。

  哪怕已经在尽力隐藏,宋青苒还是一眼看出来了。

  宋弘为找失踪的女儿,身心俱疲,精神已经撑到了极限。

  没等宋青苒开口,宋弘瞳孔骤缩,“怎么脸色这么白,是不是病了?来,跟爹回家,爹给你请大夫来看看。”

  宋青苒抿唇。

  宋弘作为一个读书人,又是村里的教书先生。

  碰到这种事,第一时间关心的竟然不是自己的名声。

  以原主的美貌,再有这么个爹,何愁将来找不到个好人家?

  可惜那姑娘太蠢,竟然为个毫不相干的男人白白断送了自己性命。

  “爹,我没事儿。”宋青苒站起身,声音带了歉意,“对不起,这些日子让您担心了。”

  宋弘刚想说什么,就听到身后传来乌泱泱的说话声。

  宋村长带着一大群人正往晒谷场而来。

  宋弘皱皱眉,下意识将女儿护在身后,“你们有什么事,只管冲着我来,不准伤害我闺女!”

  宋村长直接懵了,“不是青苒丫头让我把村里人都聚到晒谷场上来的吗?说是有件关乎全村利益的大事儿。”

  宋弘听得一头雾水,回头去看宋青苒。

  宋青苒上前几步,扫了眼抱着娃挤在人群中的兰花嫂子,和那几个先前凑在一块议论她的长舌妇。

  最后将目光转到宋村长身上。

  “村长大伯可知道,我不在村里的这半个多月,去哪儿了?”

  “不知道。”宋村长的眼神有些闪躲。

  他最近其实没少听人嚼舌根。

  他那大儿媳妇就说过,宋青苒八成是听闻徐秀才定亲,上赶着给人倒贴去了。

  反正就算回来,也不可能是清白身。

  宋青苒一脸恨铁不成钢。

  “京中有贵人看中了棠梨村的风水,准备在咱们这儿买地开办书院。”

  “可就在半个月前,贵人派人来暗中调查,结果发现我们村民风不正,人家不乐意了,说要取消计划。”

  宋村长和村人们一听,纷纷慌了神。

  南凉重科举,在地方上有特殊政策。

  每三年一届的科举,会细化到村镇。

  比如,今年大考,棠梨村出了一个秀才,那么未来三年内,棠梨村的每一户,在田税上会按一定比例缩减。

  同一年同一村出两个秀才亦或者更多,缩减比例会大大提高。

  出举人乃至举人以上的贡士进士,则朝廷对全村另有厚赏。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村里有足够多的读书人。

  棠梨村到现在别说举人进士,就连秀才都没出过一个,唯一的教书先生宋弘还是个童生,院试都没过。

  有人肯花钱在这种地方买地皮办书院,本是对全村有利的大好事儿。

  可现在人家不乐意了。

  就跟即将到嘴的肥肉一下子飞了似的,抓心挠肝,难受。

  兰花嫂子扯着嗓门儿,“哪个嘴贱的说我们村民风不好了?”

  “你还有脸问别人?”宋青苒盯着她,“是谁到处造谣,说我不在家的这些日子,是没脸没皮跑到徐秀才家倒贴去了?”

  “贵人就是听了这些难听的话才生气的!”

  “要不是因为你们几个嘴贱,我们村能丢了减税的机会?”

  兰花嫂子的男人一听,当即给了婆娘一巴掌,“你这泼妇,嘴巴就不能收一收?”看書溂

  兰花嫂子被打得低下头去不敢再吱声。

  先前议论宋青苒的几个妇人也缩了缩脖子,一个个心里七上八下的。

  完了完了,她们要成全村的罪人了。

  “青苒啊……”

  宋村长很不甘心,“那我们村就真的没机会了?”

  减税这种好事儿,谁家不想啊?

  只要书院办成,读书的孩子增多,将来指定有机会的。

  “我当时也生气,也不甘心,所以想方设法跟着贵人去了一趟京都,在门前跪了三天三夜,还淋了雨大病一场。”

  宋青苒苍白的小脸配合着中气不太足的声音,让人无法质疑。

  “最终贵人见我诚意十足,答应可以给我们个机会,但是有个前提。”

  “啥前提?”众人满眼好奇。

  宋青苒捂着唇轻咳一声,“前提是,我得在贵人府上为奴为婢三年。”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