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C小说网>历史军事>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九百一十二章 不甘寂寞的孙策

第九百一十二章 不甘寂寞的孙策

  江东,秣陵...如今已经改名为建业的城池之中。

  这个名字,是孙策最近改的,其中的寓意不言而喻,无非就是建功立业的意思,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建立帝王大业的意思,究竟是哪种含义,想必只有孙策自己才清楚。

  建业城吴王府中人声鼎沸,太史慈、黄盖、韩当、潘璋、徐庶、张昭、虞翻、张纮、吕岱等一众文武悉数到齐,正聚拢成各自的团体相互猜测着孙策召集众人的原因。

  江东世家排外,这不是秘密,但江东世家本身也分派系,而且世家和寒门、文武之别在江东大行其道,分成一个个小团体也就不奇怪了。

  “吴王到!”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突然响起一声大喝,只见孙策龙行虎步,径直步入大堂,身后一名少年随行。只见此人身高七尺五六寸,碧眼紫髯,容貌奇伟,正是孙坚次子,孙策之弟,孙权。

  “臣等拜见大王!”

  众人齐齐躬身行礼,孙策在主位之上坐定,抬手虚扶道:“诸位无需多礼,且请就坐。”

  一众文武按照文武分列两旁,目光灼灼盯着主位之上的孙策,但孙策却没有继续开口,而是时不时望向堂外,似乎还在等什么人。

  不知过了多久,众人都感觉有些不耐烦时,堂外突然再次响起一声大喊。

  “大都督周瑜,协周泰、凌操两位将军到!”

  众人恍然大悟,这才明白孙策是在等谁,不过心中的疑惑却并没有放下,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要知道周瑜这些年一直坐镇豫章郡,和荆州刘表大战,如今突然返回建业,只怕是定然出了大事。

  急促的脚步声在堂外响起,众人只见人影一闪,一身白袍,羽扇纶巾的周瑜已经在周泰、凌操两员虎将的护卫之下步入了大堂之中。

  三人在大堂中央肃立,抱拳拜道:“臣等参见大王!”

  孙策脸上一喜,笑道:“公瑾无需多礼,速速就坐。”

  周瑜起身,但却没有落座,而是对在座众人团团抱拳道:“瑜姗姗来迟,劳诸位久候,还望诸位恕罪。”

  众人连忙抱拳还礼,口中连道什么不要紧,公瑾太见外之类的话,不管心中怎么想,此时却无论如何都不能表露出来。

  周瑜等三人这才落座。

  孙策环视堂上众人,开口道:“孤今日请诸位来,甚至连远在豫章的公瑾都招来,实乃是有要事相商。”

  能够到场的哪个不是人精,此时都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孙策的话。

  孙策稍微停顿片刻,继续道:“今北方曹孟德和袁本初大战,并州小人屠遇刺重伤,此事,孤和元直认为,乃是小人屠使诈,想要参与到这场大战之中。可以说这场大战将是北方三大诸侯之间的一场混战,很有可能会决出一个一统北方的霸主,所以孤决定集重兵攻打荆州刘表,同时在大将沿线囤积兵马,若是曹操兵败,那我军便渡江,将寿春扬州北部,尽数收入囊中!”看書溂

  “诸位不妨畅所欲言,这仗究竟该怎么打?”

  孙策这番话,就如同一个重磅炸弹扔到了人群之中,把在场众人惊得不轻。虽说这些年一直在和刘表打来打去,但始终没有倾尽全力,反倒是收回交州乃是倾整个江东之力而为,除此之外,江东其实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像样的大战。

  “不可!”话音方落,老臣张昭率先起身道:“大王,如今交州方定,山越未平,贸然起兵招惹刘表和曹操这两个大敌,殊为不智也。而且如今北方有一统之趋势,刘表乃是我军天然的盟友,大王何不联合刘景升,共抗北方强敌,怎可先行攻伐刘表?大王,唇亡齿寒啊!”

  不等孙策说话,张纮起身道:“大王,子布之言甚是,小人屠有句话说得好,攘外必先安内,如今山越未平,怎可轻易动兵?再者说,江东有大江天险,纵然北方一统与我军何干?不妨徐徐发展,缓缓图谋荆州、益州,待我军一统大江以南之地,再与北方胜出之诸侯一决胜负!”

  随着江东二张的话音落下,江东世家之人纷纷出口赞同,理由各式各样,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阻止孙策和刘表开战。

  从这一点上来说,江东世家无比齐心,这倒不是说他们认识不到北方被一统的可怕,但在他们的心中,守好江东这片江南水乡就足够了,打打杀杀干什么呢?再者说,就算能攻破荆州,功劳也都是那群武人的,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今孙策占据江东,不管他愿不愿意,都必须依靠他们这些本土的世家,但若是攻破荆州的话,荆襄世家必定也会参与进来,蛋糕就这么大,官职也就那么多,自己人都不够分,还要外人来掺合,没门!

  孙策的脸色很难看,他虽然同样也是江东人,但却不是世家出身,而且江东猛虎的儿子若是连一点进取心都没有,又凭什么被称为小霸王?

  困守江东只是死路一条,刘表确实是可以当盟友,北方如果一统,大军南下之时,不管什么仇,两家都必然会联合在一起,但问题是,盟友哪有变成自家地盘来得爽快?

  如今不趁这个时机拿下荆州,以后可还会有这么好的机会?

  “闭嘴!”

  孙策勃然大怒,一拳将自己面前的案几砸成两段,大喝道:“孤今日找你们来,是问这仗如何打,而不是问你们该不该打,若是还有想劝谏的,便回去吧!”

  话不算重,也没谈什么后果之类的话,但所有人此刻都是一阵静默,孙策在江东的威望不小,而且是杀出来的威望。不是说杀严白虎、王朗等人的大军,而是孙策的手上沾染着无数江东世家之人的鲜血。

  当初孙策攻打庐江城之时,庐江太守陆康拒不投降,率人死守。这一守就是整整两年,直到陆康病死,庐江城才算告破,但恼羞成怒的孙策却不敢善罢甘休,就庐江城内的陆氏族人全部枭首。本来他还想将吴郡的陆氏族人同样斩杀殆尽,若非周瑜等人苦苦劝谏,只怕陆家一个人都活不下来。

  所以在江东世家的眼中,孙策和张扬区别并不大,都是暴虐之徒,若非兵锋强盛,他们根本不可能臣服于此等人麾下。

  见众人退下,孙策满意地点了点头,对一旁的徐庶道:“元直,且先为诸位讲解一下北方的局势。”

  “喏!”

  徐庶应诺一声,起身来到大堂中央那副巨型舆图面前,开口道:“诸位请看,如今袁绍在黎阳聚集了三十万大军,而曹操则在酸枣囤积了十万大军,不过如今因为袁绍率先出手,抢夺了白马津和白马县,所以大河天险对袁军来说已经不成问题。”

  “而小人屠遇刺...此事不好说真假,但有七八成的可能此事是阴谋,而根据之前张扬的态度来说,他帮助袁绍对付曹操的可能性很大。”

  “综合各种情报,愚认为,中原大战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其一,曹操完败,小人屠徒做嫁衣,袁绍入主中原。其二,曹操和袁绍两败俱伤,张扬渔翁得利。其三,曹操龟缩一隅,坐视张扬和袁绍大战。不过不管是袁绍胜还是张扬胜,曹操都很难再有作为。”

  “最后的结果不同,我军的计划自然也不能相同,所以此次军议,大王的目的就是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计划,避免到时候出现我军应付不来的情况,同时谋取最大的利益。毕竟中原迟早会分出一个霸主,一统北方的强悍之处,无需我来对诸位讲解,乱世争霸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国虽大,忘战必危,何况如今的江东算不得大,诸位以为呢?”

  这番话,前面还好,只是客观地分析着北方的局势,但后面的话却无疑于在打江东世家的脸,而且还让人无法反驳。一时之间,大堂上江东世家之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孙策没管这么多,待徐庶说完之后,他把目光投向周瑜,问道:“公瑾,你觉得如何?”

  周瑜微微一笑,道:“瑜才浅德薄,虽略通军事,但于内政一道却不甚明了,我军究竟能出动多少大军,能坚持作战多久,这些事瑜尽皆不知晓,大王还需垂询子布、子纲等先生。”

  这话,看起来是周瑜谦虚,他可能确实不擅长内政,但要说一窍不通,那也不可能。这话的真正含义是向江东世家示好,毕竟孙策刚才的表现太过于强势,如今还离不开这些江东世家。

  张昭和张纮两人闻言,沉重的面色终于缓和了一些,他们虽然臣服于孙策,但谁都不喜欢时刻被刀兵所威胁,若是缓和一下,什么事也并非不能商量。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