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C小说网>历史军事>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九百四十五章 千里逃亡(二)

第九百四十五章 千里逃亡(二)

  昏暗的天空之下,大江北岸庐江郡的皖县一片宁静。

  严格来说,此地目前应该属于曹操,不过今日却来了一群不速之客,江东之主孙策亲自率军兵临皖县之下,皖县县令并没有做多余的抵抗便开城投降。

  这个决定并不算困难,毕竟谁都清楚,夏侯渊已经亲自率军撤离寿春,大江以北的扬州三郡如今算是群龙无首,作为一个扬州本地世家的子弟,皖县县令无疑不会拼死去表达对曹操的忠诚。毕竟曹操如今的情况不算好,夏侯渊以后还能不能回到寿春都不知晓,给曹操尽忠有什么好处?

  县衙大堂之中,一灯如豆,幽幽的烛光照耀在三人的面庞之上,使得这三人看起来有些阴森。看書喇

  孙策率先开口道:“伯符、元直,根据斥候的消息,小人屠麾下大将张辽、裴元庆、宇文成都三人趁着杨坚、朱元璋等人和曹仁大战之时,斩杀关羽,劫走了天子和百官,如今应当在谯郡城父县附近,我军应该如何应对?”

  “夺回天子!”周瑜甚至没有犹豫便大声道:“伯符,大义之重不需要我来多说,若是能请回天子,我军再对荆州用兵的话,便无需再以什么为老主公报仇为借口,直接发兵就是。还有对官员的任免,想来江东的世家应该会感到满意。”

  皇帝和王爵能封的官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的孙策急需江东世家的支持,若是能把刘协抓回来,用官位和爵位这些利益交换的话,无疑会比纯粹以武力胁迫要来得好。

  徐庶摇了摇头,道:“公瑾此言差矣,张辽本是吕布麾下大将,文物武略样样不差,裴元庆乃是张扬的亲卫将,武艺高强自然不需庶来多言,这宇文成都虽然没听说过,但能斩杀关羽,想来也不是什么软柿子,最重要的是,晋军皆为骑兵,我军却都是步卒,纵然想追,只怕也追不上。更别说张辽等人的身后还有曹仁、杨坚、朱元璋、夏侯渊等人穷追不舍,哪怕我军能追上,可能不能抢回天子却不得而知。”

  “与其去争那不一定能争到的天子,庶以为我军不妨趁江北空虚,将江北三郡尽数收入囊中,然后坐观许昌的战局。若张扬胜,我军未必不能攻入豫州,占下汝南、谯郡等地,若曹操胜,江北三郡已经是我军的囊中之物,难不成损失惨重的曹操还敢和我军开战?”

  两人说的都有道理,孙策一时之间有些难以做出决定。

  周瑜心知徐庶只是就事论事,并非针对自己,便开口解释道:“元直之言不差,然两件事并不冲突,我军去追天子,若能请回天子,自然最好,若是请不回,再回头攻打江北三郡也来得及。反正夏侯渊这一走,不管劫不劫得到天子,他都必须去许昌助战,江北无疑已经被放弃,我军只需提防荆州刘表便可。”

  徐庶沉思片刻,点头道:“公瑾之言甚是,倒是庶小家子气了。”

  见麾下两大智囊达成了一致,孙策开口道:“问题是张辽等人劫得天下之后,势必会经陈郡直接进入颍川和小人屠汇合,这不远千里,我军又没有骑兵,如何能够追上张辽?”

  “伯符此言差矣。”周瑜一脸笃定道:“张辽等人定然不会前往颍川。”

  孙策不解道:“为何?”

  徐庶开口解释道:“大王,如今张扬正在和曹操在许昌城下对峙,曹操收拢袁绍降兵之后,麾下的兵力不少,急切之间,只怕是难以分出一个胜负。若是张辽前往颍川,张扬势必得分出一部分兵马来接应张辽,这倒还罢了。紧随张辽的曹仁和夏侯渊也势必会进入颍川,有了这数万精锐,局势将会对张扬十分不利。所以如果张辽如果足够聪明的话,便定然不会前往颍川。”

  “那又如何?”孙策有些不以为然道:“据斥候回报,并州的岳飞部,河套的徐晃部相加至少有六七万人马,若是张扬发狠,调岳飞前往颍川的话,曹操的胜算不足五成。”

  说到岳飞,就连江东小霸王的脸上都升起一丝忌惮之色,想来当初族灭北匈奴对他的影响绝对不小。

  “不会。”周瑜摇摇头,道:“虽然瑜也不明白为什么,但依目前的形势来看,小人屠对盘踞在幽州的高句丽颇为忌惮,否则其当初何必使出诈伤这等拙劣的计谋,直接尽起大军便是,不管是当时的曹操,还是拥兵三十万的袁绍,想要单独战胜他基本都是不可能的事。”

  这件事,包括周瑜在内,其实天下很多人都想不明白,张扬为什么会对高句丽那个野人之国如此的忌惮,要知道当初张扬可是仅仅凭借着二三万人马便攻破高句丽的丸都,几乎灭亡其国。怎得地盘越大,麾下兵马越多,张扬的胆子却变小了?

  这件事,其实连刘伯温、贾诩等人都想不明白,更何况远在江东的周瑜。

  但是只有张扬自己才清楚,唐高祖和唐太宗这对父子的实力有多么强悍,虽然到目前为止,高句丽并没有趁着这次中原大战动兵的倾向,但万一呢?张扬可不敢用河套、并州这两个自家的老巢去赌一下李渊、李世民父子有没有这个魄力,否则不管是河套还是并州有失,那种后果都不是他能够承受得起的。

  孙策也想不明白,摇了摇头道:“既然颍川不能去,张辽会去哪?”

  “南阳!”周瑜一脸笃定道:“南阳无疑是张辽返回京兆最好,也是唯一的一条路。只要能够抵达南阳附近,驻守在宛城的贾诩和郭淮便能够出兵接应张辽,哪怕后有追兵,贾诩也完全可以放弃宛城,退回到武关之中。”

  “武关城高墙后,远道而来的曹仁、夏侯渊必定没有多少攻城器械,想要攻破武关不太可能。”徐庶顺着周瑜的话继续道:“最重要的是,宛城可是襄阳的门户,小人屠亲自带兵的时候,刘表不敢和张扬开战,但贾诩让出宛城,刘表定然不会再将此处让出去。曹操眼看败亡在即,刘表应该不会太过忌惮曹仁和夏侯渊。”

  “想要抵达南阳,就必须经过汝南,汝南...”孙策沉吟片刻,向面前案几上的舆图看去,半晌才道:“汝南确实不远,但还是那句话,我军没有骑兵,想要追上一人双骑的张辽军,只怕不太可能。”

  徐庶微微一笑,道:“大王多虑了,敌军固然都是骑兵,然其需要保护天子和百官,再加上汝南多为山路,所以张辽一行的速度必然不会太快。大王何不令一上将,率三五千善于行山路的山越将士,翻越大别山脉,提前在张辽的必经之路上进行堵截。无需胜,只需能够不断骚扰敌军,拖慢敌军的速度,待大王亲自率军追上便已经足够。”

  孙策摇了摇头,道:“就算如此,安知张辽会从何处进入南阳?”

  周瑜笑着伸手在舆图上重重一点,肯定道:“定然是在此处!”

  “朗陵....”孙策不解道:“为何?”

  “因为汝南郡治平舆还有曹仁留下的一万人马,张辽需要绕过平舆,就只有从城父南下,走汝阴、新蔡、朗陵一线。若是向北绕过平舆也并非不可,然距离颍川太近,容易将曹仁、夏侯渊引到颍川,其必定不会这么走。”

  听到这里,孙策不再犹豫,对着堂外大喝道:“潘璋何在?”

  一条彪形大汉迈步进入大堂,抱拳道:“末将在!”

  “立刻率五千山越精兵,翻越大别山,在朗陵县之前给孤堵住张辽。无需胜,只需想尽办法,迟滞其速度,使其不能安然抵达南阳,待孤率大军赶上便可,可能做到?”

  “大王放心,若是张辽能安能抵达南阳,末将提头来见!”

  潘璋应诺一声,转身离去。

  孙策继续开口道:“来人!”

  一名亲兵应诺入内,抱拳道:“大王有何吩咐?”

  “传令三军,明日三更造饭,五更出发,随孤追击张辽,迎回天子。再令黄盖警惕江夏黄祖的动向,莫要被其趁虚而入!”

  “遵命!”

  亲兵应诺一声,同样转身离去。

  孙策这才回头对周瑜、徐庶二人道:“公瑾随孤一同前往朗陵迎接天子,元直便留在庐江,统筹全局以备不测,顺便准备对江北三郡动手,如何?”

  周瑜和徐庶对视一眼,齐齐抱拳道:“大王英明。”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