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C小说网>历史军事>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二百六十四章废立

第二百六十四章废立

  其实,丁管说的也不能算错。

  可如果他能把话语说的委婉些,董卓说不定还能考虑一番。

  他撕了诏书,而后又指着鼻子怒斥董卓,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却又让董卓的面子如何保全?再加上那诏书确实是董卓伪造,他本来就有些心虚,如今丁管正戳住董卓的痛脚,他如何能善罢甘休?

  丁管心里本来就看不惯董卓,说起话来更是非常刺耳。

  董卓勃然大怒:你骂也就骂了,反正我也不是第一次挨骂,怎么还敢把诏书撕了?不管真假,这不是要把伪造诏书的罪名死死扣在我的头上?你以为,没了诏书,我就不敢吗?

  猛然长身而起,董卓厉喝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那股子在凉州养成的野性发作,董卓手扶宝剑,怒视丁管。

  种拂连忙劝阻:“今日酒宴,只谈风月,莫谈国事。丁公想必是喝多了,董公何必在意。”

  种拂本意是好的,也保下丁管,但丁管人老,脾气却不小,根本不吃这一套,回头指着种拂大骂道:“种颍伯,尔助纣为虐,必不得好死!”

  得,好言劝不住要死的鬼,种拂也明白,他既然撺掇董卓废立,必然会有一班老臣站出来反对,除非能把他们的谋划全盘拖出,不,哪怕全盘托出,说废立是为了搬到董卓,恐怕也会有人站出来反对,而按照董卓的脾气,不杀人是不可能的。

  丁管此言一出,董卓果然更怒,厉声道:“来人!将这口出狂言的匹夫拉下去斩首!”

  “诺!”

  一直肃立在董卓身后的吕布昂首阔步而出,走到丁管的面前,一把抓起丁管,仿佛抓着一只小鸡仔一般,向着外面便走。

  丁管面无惧色,以手中酒樽掷向董卓,破口大骂道:“董卓匹夫,乱臣贼子,汝必不得好死,不得好死!”

  董卓侧头躲过丁管砸过来的酒樽,却被樽中酒水撒了一脸,怒火中烧的董卓大怒道:“给我杀了这匹夫,杀了他!”

  吕布快走两步,来到堂外,反手从腰间抽出长刀,顺势一挥,只听一声惨叫,丁管的喝骂声戛然而止。温明园中顿时一片死寂,本来热闹的气氛顿时消散,众人面面相觑,就连准备起身喝斥董卓的袁绍都不再有任何动作。他准备喝斥董卓是为了邀名,可不是找死,如今董卓正在怒头上,他可不想平白送了性命。

  片刻之后,吕布雄壮的身躯重新出现在堂上,手中提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不是丁管又是何人?只见丁管的人头面目狰狞,栩栩如生,仿佛还在破口大骂一般。

  董卓冷哼一声,亲手从吕布的手中拿过丁管的人头,向众人道:“何人再敢有异议,此人便是下场。”

  众人凛然,尽皆沉默不语,不敢有任何异议。

  第二日,朝堂之上,董卓以纵容反贼韩遂的名义斩杀太尉张温。

  要说这件事,还真不是董卓冤枉张温,当初张温为车骑将军征讨韩遂、边章、李文侯、北宫伯玉等人的叛乱时,董卓便在其麾下。

  而北宫伯玉便是在杀了董卓的大女儿和大女婿之后反叛的,如此深仇大恨,董卓岂能容忍,所以一日之内,连续三次请张温出兵剿灭叛贼。

  不过张温畏惧反贼势大,只愿固守,并不愿意出兵。

  无奈之下的董卓只得命人招降了韩遂,叛乱也就此平定。

  战后董卓升任凉州牧,张温因功升为太尉,但是董卓对张温的恨意便深深种下。

  以前是没有办法,但是董卓现在可是掌握着洛阳城内所有人的生杀大权,岂能放过张温?

  没有任何意外发生,甚至没人有反对意见,张温人头落地。

  董卓在志得意满之下,再次提出了废立之事,而这一次,满朝文武,竟然无人阻拦。

  登基不过一月的少帝刘辩,在朝堂上被吕布拉下了龙椅,架着离开了嘉德殿。

  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次袁绍没有再忍,待废立已成的时候,袁绍拔剑怒斥董卓这种行为大逆不道。

  说实话,董卓本来有诏书,不管真假,还能占住一些道理。

  可是那诏书被丁管当众撕毁,而董卓又不能重新再伪造一遍,毕竟灵帝刘宏已经死了,而诏书也被丁管撕了,他总不能告诉天下人,死鬼刘宏有能掐会算的本事,死之前便留下了两道一模一样的诏书,那恐怕他董卓立刻便能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而诏书被撕毁,也不可能有人站出来给你作证,虽然种拂口口声声的说,的确有这么一份诏书,但真正相信的能有几人?只是大家不愿意说出来罢了。

  不过董卓也不在意诏书不诏书的,这个在凉州出生长大的关西汉子有着十分明显的西北大地的风格,简单粗暴,信奉实力为上。如今他董卓实力强大,在洛阳城内一言九鼎,自然也不会在意别人怎么说就是了。

  当晚,袁逢亲自登门为袁绍求情。

  这不禁让董卓更加得意。想当初,他第一次进入洛阳时的遭遇浮现脑海中,言语间虽然很尊敬袁逢,但是语气却显得咄咄逼人。而袁逢,竟然跪在董卓面前痛哭。

  那袁逢是什么人?

  先不说他四世三公的身份,虽然灵帝刘宏已死,但他可没有撤销袁逢的官职,如今袁逢可是当朝太师,妥妥的三公之一,威望天下无两,更兼其为官多年,提携过的后生晚辈不知繁几,说句门生故吏满天下绝对不过分。

  能让袁逢跪在面前痛哭,让董卓得意地大笑不已。

  可在旁人的眼中,尤其是受过袁家提携的人眼中,却变成了另一个味道。

  先有擅自斩杀朝中大臣,如今竟然让一个垂垂老矣的三公名士跪在地上,其作为实在可恶。

  大汉不兴跪礼,哪怕是平日里上朝,百官都是站着给皇帝行礼,然后便能坐下,只有轮到自己说话的时候才会起身,如此一来,董卓的行为便更见可恶,难不成你董仲颖比皇帝还尊贵?

  废立,你董仲颖有什么资格,提废立之说?

  只是碍于董卓势大,连袁家都不得不认怂,满朝文武,自然无人敢站出来说话。

  袁家服软了,董卓自然也要表现出大度来,不仅没有追究袁绍的顶撞之罪,相反还加封他为渤海太守。这也是袁逢为袁绍求来的官职,用他的话说,渤海是贫瘠之地,让袁绍过去好好的反省一下,到时候自然会明白,他所犯下的罪行。

  皇帝,不,应该说是废帝,如今的弘农王刘辩和何太后被关进了永乐宫,日日以泪洗面。

  何太后怒斥董卓是一头豺狼,并诅咒董家人不得好死。弘农王刘辩倒是没说什么,他本来就是个不争的懦弱性格,而目前的这个皇位着实也没什么好抢的,刘辩也着实不在意,就这么和何太后、唐姬在永安宫生活了下来。

  总体而言,公元187年,是纷乱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汉室江山的帝位三易其手,仅年号,便使用了四个,对于后世的历史学者,想必会造成不小的麻烦。

  从汉灵帝的中平,到少帝登基,更年号为光熹,而后董卓进京,又变为昭宁,短短十余日,再次发生了变化。随着新帝刘协登基,在董卓等人的建议和倡导下,年号变更为永汉。

  所谓永汉,亦是一个讨口彩的说法。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大汉天下长固永存的意思。其实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哪个不希望天下太平,自家的江山长固永存呢?不过,真正能做到天下太平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而已,而千秋万代的朝代,更是一个都没有。

  随着刘协的登基,袁逢被董卓挪到了太尉的位置上,而太师的名号则被他自己占据,其余众人也都有封赏,哪怕连和董卓并不对付的张扬,都得了一个平北将军的头衔。

  前十二,后十二,万马千军走关东。

  在刘协登基还没几天的时候,洛阳街头开始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民谣。

  什么意思?反正各有各的说法,最直白的解释,就是前汉有十二个皇帝,后汉到现在为止正好也是十二个皇帝,差不多也到了该改朝换代的时候了,这千军万马走关东,意思应该指的是关东的各大世家门阀。

  不过还没过了几天,又有新的民谣唱道:“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这些说是民谣,其实算是谶语,谶语在大汉很流行,最流行的莫过于那句代汉者,当途高。不过谶语这种东西,虽然冠以神鬼的名号,大多是有心之人编造出来的,目的不一而足,但肯定不会是什么神神鬼鬼就是了。

  是谁传出了这样的民谣?

  无人知晓。

  只是如此一来,天下所有的有心人莫不在暗中揣测,是不是这天马上就要变了?

  而远在陈留的曹操,并没有就此安静下来,反而加快了准备的脚步。

  自从离开洛阳,回到老家之后,曹操便预感到了一场大动荡即将到来,开始暗中准备。

  而洛阳发生的这一切,无不都在显示着,曹操的预测并不是空穴来风。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