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C小说网>历史军事>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七百三十六章 安定

第七百三十六章 安定

  在前往刚刚建成不久的潼关见了杨七郎一面,随后又率人去观察了一下函谷关之外,张扬一行拍马向西,经过人烟寥寥的西都长安之后,顺着官道直奔安定郡治临泾。

  为什么先去安定,原因也简单,因为上次平定凉州之时,除了李傕、郭汜二人之外,唯一起兵反抗张扬的只有安定郡皇甫家。虽然后来叛乱被平定,但安定郡明显已经在张扬的心中打上了不好的烙印,所以这前往凉州的第一站便放到了安定。

  安定太守名叫杨阜,天水冀县人,凉州本地名士,在张扬讨平凉州之前,任安定长史,因为没有跟随皇甫家起兵作乱,所以之后被任命为安定太守。

  而安定郡丞王进和郡尉李高今日齐聚太守府中,这个王进可和晋阳王家没有半点关系,他是地地道道的凉州本地人,家贫好读书,所以在杨阜上任之后第一时间便推荐他为安定郡丞,之后也得到了王猛和田丰的允许。

  齐聚太守府自然不是因为他们很闲,而是张扬要到了。

  斥候不断通报着张扬一行的行程,在距离临泾还有三十余里的时候,三人齐齐赶到城墙之上等待。

  远远的,只见一道烟尘在地平线上扬起,一支骑兵在烟尘之中若隐若现,黝黑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刺眼的寒光。

  当张扬的王旗出现在视线中时,临泾县的南门缓缓开启。

  杨阜率先出城,王进和李高却互不相让,甚至还发生了一点争执。

  “都安生些,咱们这位晋王殿下可不好糊弄。”

  杨阜有些头疼,李高是原本李傕军的降将,一来和他们这些文官不对付,二来张扬的性格谁都清楚,可先来安定郡的目的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可不想开罪这位晋王,否则丢官还是小事,全家脑袋不保才是大事。

  李高冷笑一声,道:“你们做的龌龊事老子可没参加,晋王殿下明察秋毫,老子可不怕,就是不知道你们还能不能安睡!”

  王进同样冷笑连连,却没有开口说话。

  三人就站在城门之外,等候着张扬的到来。

  为什么没有出城三十里迎接,因为凉州本地官员们见过张扬的次数有限,谁都摸不准他的性格。并州传回的消息很多,但是真假难辨,尤其是之前张扬巡视上党的经历,更是被传的神乎其神。有道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在没搞清楚张扬的目的喜好之前,三人谁都不愿冒着开罪晋王的风险去做一些奉迎的事。再者说,杨阜好歹也是凉州名士,并不愿表现的太过谄媚,否则名声若是臭了,可不是戏耍。

  张扬不喜欢安定郡,原因自然是皇甫家,对于皇甫嵩这个死在自己手中的大汉名将,张扬并没有什么不好的看法,甚至还有一丝钦佩。但是对于皇甫家,张扬却喜欢不起来,皇甫嵩之死是战阵之上,两军交战,他张扬也没用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虽然皇甫家起兵抵抗他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先降后叛这种行为,张扬却十分鄙视。

  若是真想给皇甫嵩报仇,那就在他张扬兵进凉州的时候直接起兵,那他张扬肯定不会如现在这般不舒服。但是皇甫家在张扬平定李傕、郭汜两人之后先是表达了恭顺之意,又趁着他兵出张掖的机会起兵叛乱...这就是安东皇甫家的本事?br>
  连带着安定郡也就被放到了不受待见的行列之中,不过张扬还真的不在意郡县官员是不是出城相迎,他对这种面子工程没有任何的喜爱之意,当然,真要是有这种事,他也不会拒绝。总的来说,就是你出城了,也别想在晋王殿下的心中留下什么好影响,不出城,晋王殿下也不会怪罪于你。

  到了城门口,张扬翻身下马,然后再将张征抱下战马,这才开口问道:“营地可安排好了?”

  “大王,早安排好了。”

  一个早字让张扬差点笑出来,你这是不是说安定郡上下早就知道老子要来?

  虽说张扬的行程不算秘密,但他可没提前通知安定郡自己要来,给你扣个刺探老子行程的罪名冤枉不?

  杨阜察觉到了张扬似笑非笑的表情,连忙满脸堆笑地解释道:“大王,前日臣才知道大王要来的消息,便命人整治了一下城中的大营和治所,您不妨去看看,若是不满意的话,工匠还没遣散,随时能够整改。”看書喇

  李高开口便想解释,这杨阜的话不知不觉地给他挖了一个大坑,郡中的最高武官就是他这个郡尉,大营杂乱不堪,这不是在暗示他李高不曾尽心?

  张扬一个眼神止住准备开口的李高,大喝道:“进城!”

  一开始,他只不过是觉得因为皇甫家的原因,安定郡人心可能不稳,所以想来安抚一下,可如今看这情况,来对了这是?

  不管心中想着什么,张扬的脸上没有任何表现,一行人在他的带领下径直入城。

  可是城中的情况却让张扬直皱眉头,街道看起来还算干净,但是洒扫的痕迹十分明显,显然是在他到来之前刚刚被打扫过。这其实不算大事,毕竟做些面子工程无可厚非,张扬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便大发雷霆,但是城中百姓的情况却让张扬有些怒火中烧。

  如今正是午后,放在后世的话,大概就是下午三四点的样子,这个时间正常百姓应该还在田间劳作,但是临泾城中却游荡着不少的人。这些百姓面有菜色,双目无神,在城中漫无目的的游荡,看见穿着稍微华丽一点的人便冲上前去讨要着什么。

  这些百姓的情况让张扬在脑海中闪过一个久违的词,黄巾贼!当年的黄巾军差不多就是这个状态,区别只是一个已经聚众为军,另一个还在城中游荡罢了,若是仍由他们这样下去,只怕要不了多久,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再一次的黄巾起义便会席卷整个临泾。

  “父王...”

  张扬摇了摇头,止住了准备开口的张征,安定的情况还不清楚,贸然发作没有任何的好处。而且这杨阜乃是凉州名士,若是不问缘由拿下他,只怕势必会牵动其余凉州世家那根脆弱的神经,到时候整个凉州依旧难免一场大乱,这可不是张扬来凉州的目的。

  杨阜却显得很机灵,立马开口解释道:“少主有所不知,这凉州之人和并州百姓却不同,凉州气候寒冷,粮食出产率很低,这就导致很多百姓宁愿在城中乞讨,也不愿去地里劳作,哪怕官府分发给他们粮种、耕牛也是如此。羌人更是如此,他们懒散惯了,别看如今不少羌人在城中可怜,但出城之后他们很可能就会化身贼匪,劫掠过往行人和商队,郡中大军有限,距离城池近的还能去围剿,远的却...臣无能,还请大王降罪。”

  这话明面上是给张征在解释,但只要不傻的都清楚,这话是说给张扬听的,不仅解释了为何有如何多的乞丐,而且顺便将一定剿匪不力的帽子扣到了李高的头上。毕竟张扬文武分家,虽然太守名义上是一郡的最高长官,但大军却握在郡尉的手中。太守找郡尉商量是可以的,但是强行命令的话,郡尉有权不听。

  李高气得满面通红,开口就想怒斥,却不想张扬率先开口道:“义山所言甚是,孤上次前来凉州之时便觉得羌人粗鄙,不识王化,今日听义山之言便知孤王所见不差,看来见过高顺之后,少不得要掀起一阵腥风血雨,让这些羌人明白一下,谁才是这凉州之主才是。”

  凉州之主四个字张扬咬得很重,一副意有所指的样子,但是杨阜却好像没听出来,一脸笑意道:“大王英明,看人入骨三分,有远见之明,臣佩服。”

  说着话,一行人来到了大营之中,张扬左右瞧瞧,勉强算得上干净,房舍也确实是新修缮过的,看来这点上这杨阜倒是没有说谎。

  “大王,大军驻于此处便可,一应粮草臣自会命人供给,大王和少主可前往府衙之中暂住,臣已经腾出了地方且命人洒扫干净,直接入住便可。”

  “这却不必。”张扬笑着拒绝道:“孤王这些亲兵都是些杀胚,孤若是不看着他们,只怕会去城中生事,临泾多羌人,若是引发动乱却不是耍笑。”

  见杨阜还要再劝,张扬立马转移话题道:“义山,户部运来安定的一应物资可有账簿,取来与孤过目。”

  杨阜心中一紧,他不清楚这是安定郡特有的待遇还是张扬每到一处都会查看账簿,若是每到一处都会查看,那自然是没什么问题,可如果只看安定的,那...

  不过他却不敢拒绝,连忙应道:“大王稍等片刻,账簿全在府衙之中,待臣前去取来。”

  “去吧。”

  张扬随意地挥了挥手,看起来有些疲惫。

  杨阜心中一动,计上心头。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