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C小说网>历史军事>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七百六十九章 投效

第七百六十九章 投效

  乌孙和北匈奴以及康居结盟了!

  听到这个消息,张扬是懵逼的。北匈奴他清楚,但是这康居又是个什么东西,从哪冒出来的?

  其实在张扬攻破龟兹之后,乌孙和大宛...已经不能说是惊恐不安了,完全可以说是风声鹤唳,深怕张扬立刻调转矛头来对付他们。

  这其中又以乌孙最甚,原因也简单,因为罪军营的存在,乌孙王不只赶到恐惧,几乎都要被吓死了。

  一开始的时候,乌孙国内上下都没把罪军营和冉闵、陈到放在眼中,毕竟五万人虽然不少,但对于能凑出近十万大军的乌孙来说,并不会觉得惧怕。

  但是在蝗虫一般的罪军营面前,乌孙从上到下都赶到一股深深的无力,这种不跟你打,只是到处破坏的家伙,你能拿他怎么办?

  逮,根本逮不着,可若是不管他的话,乌孙举国根本会被搅成一团烂泥,到时候如果汉人大军压境,他们拿什么去抵抗?

  于是乎,一个崭新的三国联盟就此诞生。

  经过蔡邕的解释,张扬才算有点明白过来。

  这个康居在汉书中就有记载,并不是什么从没和大汉交流过的国家,也不是因为张扬这只小蝴蝶才出现的。

  据蔡邕所说,这个康居同样是匈奴人的一支,说到这里,张扬便不得不感慨一番,匈奴人真他娘的是无处不在。本来在他的印象之中,到三国时期,匈奴已经衰败,鲜卑正式崛起,这个天下,基本上都没匈奴什么事了。

  但谁曾想,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基本讲述的都是大中华这一亩三分地,鲜卑和中原相邻,自然或多或少会提到一些。但是匈奴在分裂之后,北匈奴基本上和大汉再没什么交集,自然也不会有他们的记载。

  但是张扬的对外扩张却不可避免地将这个本来会从中华史书中消失的家伙给牵扯了出来。

  康居的王治在卑阗城,一个张扬根本没听说过,也不知道在哪的城池。按照地域划分的话,康居并不属于西域。

  而且这康居一度还十分的强盛,数次在西域搞风搞雨,对大汉一点好感没有,相反,抱着很大的恶意。

  不过想想也正常,匈奴人能对大汉有什么好感?

  张扬可万万没有想到,收拾了四十多个国家,转头就跳出来几个,而且还一个比一个强盛。

  本来张扬以为,只要平定乌孙和大宛,再抵抗北匈奴之后,整个西域就算稳定了,最多大月氏再叫嚣一下。但到头来却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乌孙、大宛、康居、北匈奴,原来想要平定西域,事还真不少。

  沉思片刻,张扬看着一旁的李鸿章,问道:“渐甫,你看对付康居,能不能也来合纵连横,远交近攻?”

  张扬的话很明白,就是问李鸿章,有没有什么他不知道的国家和康居有仇,就像大月氏和大宛一样,拉出来给康居找点麻烦,最好能让这国家和康居打个不可开交,好歹等他平定西域,修养生息几年再说。

  李鸿章苦笑一声,没有说话,天底下哪有那么多的好事全部你遇上。你发愁大宛,然后出现一个大月氏帮你牵制大宛,你发愁康居,然后立刻又有一个国家帮你牵制康居?

  李鸿章此刻很想对张扬说上一句,大王,咱睡觉吧,梦里啥都有。

  可惜,这话不能说,否则恼羞成怒的张扬很可能会让他见识一下,什么叫特别能打。

  开口解释道:“大王,此事基本上没有可能,康居周围的大国只有贵霜、大月氏、以及大宛、乌孙。如今贵霜分裂,任何一支势力都没有和康居对敌的资本,大月氏如此着急与我们联盟,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贵霜国,而另一方面则是惧怕康居。要知道在班定远平定西域之时,这康居便有百万人口,控弦近二十万。最重要的是,他们本就是匈奴人,自然和北匈奴更为亲近,想要离间他们,难于登天。”

  张扬道:“难道这康居和北匈奴之间就没有矛盾?当年鲜卑虽然有单于,但是各部落之间并不心服,交战不在少数,如此两个庞然大物,孤不相信他们之间一点龌龊都没有。”

  “或许有,但恕臣愚钝,并不知晓。”

  蔡邕此时开口道:“子昂,你莫要难为渐甫,此事老夫知道一些。”

  端起案几上的酒樽,老头喝了一口葡萄酒,继续道:“北匈奴的王庭在支城,而这个支城在都赖水畔,这个都赖水可是在康居的境内,你说他们的关系如何?”

  “嘶...”

  张扬倒吸一口凉气,能把自己的王城放在另一个国家的境内,这关系...一句铁哥们都不足以形容,说他们穿一条裤子都不过分。

  “没错。”蔡邕点头道:“说这康居和北匈奴是一体的都不为过,想要离间他们,或许苏秦和张仪复生会有些可能。”

  苏秦和张仪...还只是有些可能,那这个难度,张扬有些不敢去想。

  “也就是说,我如果大肆出兵攻打乌孙,北匈奴肯定会出兵,而北匈奴出兵的话,康居一定不会看着,是不是这个意思?”

  李鸿章点点头道:“没错。”

  此刻的张扬很想骂娘,最好再来一套素质三连,他娘的,这敌人怎么还越打越多了呢?

  康居二十万,北匈奴也最少二十万,大宛有大月氏牵制,暂时不需要理会,但是乌孙应该也能挤出十万人马,毕竟事关乌孙的存亡,想必乌孙王不会在这个时候吝啬。

  这么一算的话,整整五十万兵马,比当初二十多路诸侯讨伐他的时候声势还要浩大,除非调动他麾下的全部实力,否则此战胜算渺茫。

  似乎是有些不忍心,李鸿章开口道:“主公也无需如此担忧,康居和北匈奴虽说都有控弦二十万,但那是指倾国之力,代价必然不小,旁的不说,他们的土地都是苦寒之地,粮草辎重就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我军不妨先联合大月氏灭掉大宛,再以大月氏来牵制康居,然后派兵继续牵制北匈奴,主力吃掉乌孙。等到乌孙国灭,难不成北匈奴和康居还会为了一个已经灭亡的国家与我们展开大战?就算如此,到时候的压力也会比现在减少很多。”

  张扬想了想,这个计划听上去很不错,就是不知道具体实施起来怎么样。

  如果一切顺利,那自然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只要一环出现破绽,那张扬面临的危机可十分可怕。

  到时候,不只是乌孙和大宛无法攻下,只怕是连整个西域都得让出来。

  张扬没有开口,仔细在脑海中沉思,这个计划就是一场赌博,还是一场拿整个西域做注的豪赌。

  赢了,张扬不仅仅能占据整个西域,说不定还能扩张一下领土,北匈奴和康居的地盘既然能养活这么多人,想来应该不差。

  输了,这半年的努力付之一炬不说,还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包括他这些年积累起来的威名,都会变成一场笑话。

  有句话说得好,你成功的次数多了,大家都习以为常,觉得是应该的,但是你输一次,之前的胜利没人会记得,只会指责你的无能。

  张扬不愿意输,也不能输!

  就在此时,典韦走了进来,望了一眼在座众人凝重的脸色,低声开口道:“主公,有人前来投奔。”

  投奔?这个词张扬听过不少,但更多的时候,是他从系统中传唤出来的人才投奔,本土人才,也就法衍和法正父子,今儿这是怎么了?

  “请进来。”

  不管如何,有人投奔都是好事,不管是不是真才实学,总得亲自看看不是?

  等不多时,一老一少跟随在典韦的身后出现在大堂之中。

  说老有点不妥,因为此人看起来五十余岁,但却虎背熊腰,面容刚毅,笔直口阔,相貌堂堂。

  老者身后的青年看起来二十五六,身长八尺,国字脸,颔下短髯仿佛钢针一般,身材十分匀称,不是什么肌肉猛男,但是凭借张扬的眼力,一眼就能看出,此人的武艺不低。

  “老夫贾龙,携弟子张任投靠晋王殿下,还请大王收留。”

  贾龙?有点影响,这位不是不久前在益州造反的那个校尉吗?

  不过张扬对他没什么感觉,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位在三国演义中应该没出现才是。

  不过这个张任...

  张扬脱口便问道:“你是蜀中张任?”

  张任楞了一下,他可没什么名气,可这位晋王怎么不问自己师父,反倒来问自己?看書喇

  “启禀大王,正是小将,大王认识小将?”

  能不认识吗,你可是射死庞统的猛人啊。但是话可不能这么说,如今庞统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呢,刘备也已经死了,再想让张任射死庞统基本上不可能发生。

  贾龙同样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幕,并没有因为自家弟子抢了自己的风头而气恼。

  “孤曾听张绣提过两句,不过你师父不是童渊吗?”

  “张绣?”张任点点头道:“小将确实曾跟随童师学习枪法,不过兵法韬略却是贾师传授。”

  张任对张绣的反应有些平淡,想来这对同门师兄弟的关系算不上好,或者是他们分别跟随童渊学习,根本没见过?

  这里面的缘由,张扬不想知道,能得到蜀中大都督张任的投效可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这贾龙虽然没听说过,但能教出张任这样的弟子,想来应该也不是泛泛之辈。

  “孤得二位相投,如虎添翼矣!”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