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郑芝龙的心思

  安平地处福厦交通枢纽,海陆通衢要津,有店肆千余座,商贸繁荣,经济发达。

  小安子公公看到港口竟然有这么多船,惊诧万分,低声向沈廷杨问道,“这些船都是郑芝龙的?”

  话不能乱说,沈廷杨连忙回道,“应该不是,此地山多地少,很多世家大族都买了船,去哪儿都方便”

  小安子没什么见识,被他糊弄过去了。

  安公公又问,“沈大人,你说那郑芝龙会上船来吗?”

  “什么?要我亲自去?”郑芝龙放下茶杯,惊讶的问道。

  作为一个海上巨寇,冒然到别人的船上,是一件很忌讳的事情。

  郑芝豹屏退左右,小声对郑芝龙说道,“大哥,那沈廷杨说道,船上有传旨太监,请大哥看完那封信之后,再决定接不接旨”

  什么时候皇帝的圣旨,还能让人自己决定接不接?

  郑芝龙有点纳闷了,“依你之见,此言是真是假?会不会别有用心?”

  郑芝豹知道大哥的意思,是不是鸿门宴,回想了一下说道,

  “沈廷杨不像说谎的样子,我仔细的看过了,他们船上没多少人,船仓也是空的”

  ”看来重点就在于那封秘信”郑芝龙说道,“会是谁写的呢?”

  这个郑芝豹也无法回答,只好等待郑芝龙的决定。

  不管如何,沈廷杨说了有圣旨的事,郑芝龙无法视而不见,最后还是决定多带卫队,会他一会。

  傍晚时分,郑芝豹带着一帮人先行登船,沈廷杨低声冷笑,由得他们。

  小安子公公的房间没让他们进去,郑芝豹也不敢太过分,派人回去通知,一切安全。

  片刻之后,郑芝龙在夜幕的掩护之下,见到了沈廷杨。

  “郑大人,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英姿勃发,气势逼人”沈廷杨小小的刺了一句。

  “哪里哪里”郑芝龙哈哈大笑,“沈大人忠于国事,下官也是很敬仰的”

  跟你个海盗头子懒的多说,沈廷杨问道,“不知郑大人对北方局势有何了解?”

  郑芝龙一怔,不是说谁给我写了封信吗,北方又发生什么大事了?信口说道,

  “有所耳闻,不知沈大人说的是哪一件事?”

  沈廷杨心说,你知道个屁,挥一挥手,手下呈上十几张报纸,

  “郑大人,这是京城上个月发行的皇家日报,你先看一看,其余的事情容后再说”

  郑芝龙郑芝豹对视一眼,不知道沈廷杨在搞什么名堂,看就看吧。

  这些报纸是按照时间叠好了的,郑芝龙一一看过去,朝廷颁布了五年政策,咦,自己竟然还没有收到消息,当即精神一振,仔细看了起来。

  看到有些新闻,郑芝龙还和郑芝豹低语几句,很快,就了解了朝廷的大致动态。

  “恭喜沈提督”看到最后一份,郑芝龙知道了沈廷杨现在居然是什么大明皇家北海水军的提督。

  呵呵,你才几条船,还什么北海水军?

  “同喜同喜”沈廷杨这话说的郑芝龙有点莫名其妙。

  沈廷杨这才提起正事,“张先生有一封秘信,委托在下亲手交给郑大人”

  郑芝龙现在知道,这个所谓的张先生,现在是皇帝面前的红人,皇帝对他言听计从,而且,似乎很擅长给皇帝搞银子。

  不知道这个人给自己写信干什么?

  郑芝龙接过信,当着沈廷杨的面打开,眉头一皱,这字写的不怎么样啊。

  在这封信里,张伟明提了很多事,郑芝龙很快就被这些事吸引住,过了良久,才放下信来,对沈廷杨说道,

  “事关重大,我要回去商议一番,现在不能给出答复”

  理解理解,沈廷杨说道,

  “应该的,此事张先生早已吩咐,但是最好在十天之内,这一段时间,我们要购买些粮食,还望郑大人行个方便”

  相比其他的来说,粮食这点小事不值一提,郑芝龙当场答应。

  郑芝龙率领众人客客气气的下船,然后立刻吩咐给船上送些美酒佳肴,好生招待。

  回到大宅,郑芝豹终于忍不住问道,“大哥,信里面写的什么?”

  郑芝龙把信递给他,自己一时间坐不住,来回的转着圈,考虑着利弊得失。

  一方面,郑芝龙觉得这是个光宗耀祖的大好机会,另一方面,又怕被朝廷利用,行那鸠占鹊巢之事。

  但是,这姓张的在信中诚意满满,毫不强求,一切都由自己决定。

  郑芝龙点头又摇头,难以抉择!

  郑芝豹在旁边看信,一边看一边心惊。

  张伟明在信的开头,大力的恭维了郑家一番,说他们郑家防备倭寇,打败荷兰,为保护大明的海疆做出了贡献。

  然后又坦言,朝廷在北方遇到极大的困难,松锦大战失败,损失大量精锐,听闻郑家有战船千艘,因此有意向郑家借船,从海上侧击。

  当然,船也不是白借,张伟明开出了条件。

  如果郑芝龙愿意的话,皇帝可以封他为大员总督,可以将他的船队改编为大明皇家南海水军,仿效东印度公司,成立南洋公司。

  当然了,需要每年给皇帝交一笔小小的费用,具体多少银子,都可以谈。

  此外,郑芝龙还必须挑选家中几个杰出子弟,进皇家英才班陪太子读书。

  如果郑芝龙不愿意的话,那么就当此事没发生过。

  然后就是张伟明个人委托他寻找橡胶树,运送粮食,打探荷兰人,英国人情报等等事宜。

  郑芝豹看完了信,心里就是一个感觉,这个姓张的真精。

  看似出了一大堆,其实都是些空口白话,而郑家付出的全是真金白银。

  就算这些名头全部落实,焉知将来皇帝会不会反悔?

  杯酒释兵权的事情,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

  “大哥,这姓张的口惠不实....”郑芝豹话还没有完,就被郑芝龙打断,

  “我明白,我明白”

  郑芝龙当然也能看出来,但是,张伟明信中的封他为大员总督,选出郑家杰出子弟,陪太子读书,触动了郑芝龙的心思。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