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C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之超级军火商> 第823章 修路修河修学堂

第823章 修路修河修学堂

  次日一早起来,方二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

  李世民要的旗子,明天就要用了,只有一天的时间,必须得弄出来。

  他想过照抄后世的红旗,但这个想法在升起来的一瞬间,他就感觉后脖梗子发凉。

  虽然系统没有提示,但是冥冥中有一种预感告诉他,若真抄了,怕是会当场挂掉!

  来大唐这几年,见过许多的旗子。

  单单军队之中,就有着掌军大将的将旗、牙旗、帐旗、号旗、令旗等等等等。

  更别说朝廷这么复杂的机构了。

  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旗,但代表着华夏的旗帜却是一直都存在的,那就是是三辰旗,这是自周朝就流传下来的。

  三辰旗就是日月星辰旗,日月星谓之三辰,画于旌旗,象天之明。

  三辰象征天、昊天上帝、天道,是自舜帝以来代表华夏文化最尊贵的标志。

  汉宣帝定胡碑上书: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

  这句话里的日月,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同样也有着日月辰旗的意思。

  三辰旗的图案,是一颗大星周围有着光芒的描绘,在大星中间,有一轮弯月,而弯月的缺口则是一轮红日。

  想着李世民的要求,方二直接把三辰旗和后世的红旗揉合到了一起。

  摊开纸,拿着铅笔只是了了几笔便画出了草图。

  日月的形状和三辰旗一样,是重叠在一起的,区别就是方二又画了五颗星辰围绕着日月。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可是自汉朝时流传下来的。

  画好了之后,拿着图出了书房,到后院交给花娘让她去组织人手印染出来。

  明天就要使用,绣的话是肯定来不及的,但是印染就快了,一天就能搞定。

  这边刚刚安排好,天空中就传来了嗡嗡的螺旋桨声,是张天回来了。

  方二连忙让人去寻找李世民,然后带着柴月前去工棚那边迎接。

  待他们走到地方的时候,直升机已经降落了下来。

  舱门打开,长孙皇后牵着长乐的手走在前面,身后跟了两个壮妇,其中一人怀里还抱着差几天就满一岁的李治。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人走在最后面。

  臣,方安之,恭迎皇后!

  妾身恭迎皇后。

  看着恭恭敬敬向自己行礼的小两口,长孙皇后笑着走过来用另一只手拉起了柴月。

  行了,免礼,自己家里哪儿来这么多礼节。

  说完在周围扫了一圈没看到自家男人,便好奇的问道:皇上没在府上?

  回舅母,夫君已经差人去找了。

  柴月的话音刚落,李世民便笑着迎了过来。

  观音婢这一路可还好?

  劳皇上费心了,除了这东西声音有些大,其它的都还好。

  长孙皇后理了一下被风吹乱的鬓角,然后轻声说道。

  阿耶~

  长乐看到李世民,欢喜的跑过去牵住了他的大手。

  臣等参见皇上!

  房杜魏三人同时向李世民行礼。

  行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去正厅叙事。

  李世民摆了摆手,然后牵着长乐小手笑呵呵的走在前面。

  众人跟在后面,等到了正厅后,长孙皇后叫上长乐和柴月一同去了后院。

  而一群老爷们儿则是入正厅,分尊卑落座。

  刚坐下,李世民便开口问起了朝政的事情。

  朝中近来如何?

  三人便开始一你句我一句的开始汇报。

  国债银已全部运抵户部,加之从山东道孔家抄来的银钱,共计近四千万贯银钱全部入库。

  各部在领到了充足的经费之后,按照大朝会上的任务目标在全力的施为。

  无数的学子、匠人,汇聚到扬州、汴州等通了水泥路的地方,然后由运输队的拖拉机全程免费送至长安为接下来的科考、技考做准备。

  原各种府军裁撤下来的那些老弱残兵,也都领到了各自的遣散费用。

  各督护府的军饷也已经计算完毕,不日即将出发送往各地。

  工部那边,原本计划好的征募劳工,也开始执行了起来,超大规模的基建,以长安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

  修路、修河、修学堂!

  那些从孔家抄出来的经书典籍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誊抄和修复,方家庄印刷坊火力全开,将这些书籍印制出来。

  原版和第一版送往皇宫藏书阁收藏,其余的直接放到书店里,任由学子们自行购买或是租借。

  孔家覆灭之时,无数的学子曾叫嚣着,要朝廷还世人一个说法。

  结果,连续几版报纸出炉,上面一张张的照片,一段段鞭辟入里的话,让这些学子瞬间哑了。

  千年世家,为垄断学识,竟然如此丧心病狂!

  七旬老人,不跪皇帝跪母猪,所为哪般!

  儒匪勾结,公然劫掠救灾国债,意欲何为?

  百官逼宫!引皇帝震怒,千万贼人以尸身填平山谷!

  魂归来兮,让我们祭奠那些牺牲的英灵!

  为民生计!朕百拜,恳请诸子百家传人出世!

  原本三天一版的大唐日报,因为此事直接改为了一天一版,百骑司、一万中央督护军出马,连续六天将一版版的报纸分发全国各地。

  这让天下人都知道了前因后果,再没有人敢在公开场合替孔家叫屈。

  加上朝廷毫不藏私的放出海量书籍,兴办学堂,为穷苦百姓家的孩子免学费、供餐食,导致了大多数的儒生果断黑转粉。

  说完了这些之后,房玄龄捋着胡子笑道。

  皇上您是不知道,现在皇城外,朱雀门、安福门、延喜门,每天都有无数的百姓、学子,自发的跑过去磕头谢恩。

  那队伍,沿着三条主路,都排到长安城外了!

  药师生怕出乱子,派人去劝,可百姓们怎么也不肯离去,说什么也得在宫门外磕上三个头才行。

  而且,一个个还声称要给您立生祠,日夜祭拜。

  说完,老房略有惋惜的摇了摇头。

  历朝历代,从未听闻过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皇上此时不在宫中,实在是可惜了。

  臣从未见过如此热情似火的百姓!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