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C小说网>仙侠武侠>桃花一误三千年> 第两百七十四章

第两百七十四章

  松云是因祸得福,他的原身被留在招摇山修复妖魂,天长日久之下,吸收的全部都是仙灵之气。因而重生后的他虽然还是妖身,却转至仙修。

  对此丹墨璃并无觉得不妥,自封神之后,她能更进一步接触到天道之意。然后她就明白了妖界之所以沦为六界末席,妖族众生一直以来被天道摒弃压制,其根本原因并非是他们生而为妖。亦如东华帝君曾说过,上古时期妖族也曾统管过天地万物,也曾出过诸多如帝俊这般惊艳才绝之辈。

  若说妖是逆天而行,那人间的无数仙修又何尝不是逆天改命,违背天道意志因此,自上古天地一战之后,天道会压制妖界壮大,一是因妖族曾反抗天道,撞断不周山,导致天崩地裂,六界断绝了联系。

  再有就是,妖族的至宝,河图洛书。

  妖神帝俊曾携此宝进入过归墟,带回了不属于此方世间的两颗石子。

  所有见过这两颗石子的神明都断言,此石若大现于天下,必是会导致天下大乱,一切秩序都将被推倒重建,其中就包括高高在上,不可违抗的天道意志。

  丹墨璃越是接近天道之意,就越能肯定自己的猜测。

  原来,妖族并不是天生就低贱,只是受人忌惮才被处处制衡打压。

  妖修也好,仙修也罢,本质上是没有高低之分的,所以对于松云转至仙修一事,她并未有太多想法,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反而是松云有些过意不去,觉得自己是背叛了妖界。

  丹墨璃看出他的不自在,于是开解他道:“你无需多想,一切顺其自然就好。况且我有断定再过不久,仙也好,妖也罢,都可平等对待。”

  自来到桃林后便一直心事事重重的松云终于长舒一口气,对她说道:“我们信你,不日定会将带着妖族脱离困境。”

  丹墨璃回头看着立于身后,目光温和却坚定不移的人,正笑容清浅的回望着自己。

  “我会做到的。”

  松云闻言,后退一步,神色肃穆而端正对东皇太一揖礼下拜。

  “阿璃就托付给上神了。”

  东皇太一牵过丹墨璃的手,淡然道:“她本就是我的妻子,自然要维护她安好。无需旁人操心。”

  丹墨璃很是尴尬的轻咳一声,借着广袖的遮挡暗中捏了下他的手心,东皇太一有所收剑,反手紧握住她微凉的手心,扣着她的手指细细揉搓着。

  脸微热,顶着众人无奈又戏笑的目光,到底还是舍不得挣开他的手。

  绯月啧着嘴,也想拉着好友的手说几句女儿家的体已话,但在某位上神无形的威压下,神出的手缩回,只好改拉她的衣袖,依依不舍的抱怨道:“才刚见面呢,还有好多想跟你。等你料理完手里的事,来招摇山寻我。”

  “好,我记下了。”丹墨璃拍拍她手,叮嘱道:“你刚出关不久,想是玉清上神不放心你此刻下山,早些回去。”

  “有了新人忘旧人。”绯月偷偷瞪了一眼东皇太一,略有担忧的提醒她:“天界必不会就此罢手,你万事小心。若真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就来招摇山。”

  丹墨璃听了十分窝心,单手搂着绯月,感谢她这些来的照顾,“好的,我晓得了。谢谢你。”

  辞别好友,绯月与溶泽仙君带着松云一路赶回招摇山。

  南天门外的结界已被东华帝君和玉清上神全力修复,六界各处的结界也渐渐稳定下来。丹墨璃让桃依暂且先收起山外的大阵,她凝视闭目,在识海中缓缓炼制出一道属于自己的神喻。

  以妖神之命为令,号令六界这所所于归属妖界管束的妖修,不得惹事生非,不得为祸一方,短时间内,暂缓渡劫。

  睁开肯,她指类点在眉心的那一点玄月之上,抽出方才那道神喻。紫金色的符纹随风四散于天地六界,眨眼界,所有妖修皆收到这道神喻。

  身在西荒的雨燕查看完羽族的小辈们正准备赶回桃林,轻风过耳,她收到了丹墨璃封为妖神后,施下的头一道神喻。

  前两条不难理解,只是这第三条……

  “姐姐,这短时竟内暂缓渡劫是何意?”一只刚修成形的喜鹊疑惑的看着雨燕,十分不解的问她。

  雨燕一时也未能明白此为何意,但她十分信任丹墨璃,明白她既然这样说,定是有她的道理。

  “神尊即然命令暂缓渡劫,你们听命照作就是。总之不会害了你们。”雨燕摸着小喜鹊乱绒绒脑袋对身边的几个小家伙叮嘱道:“这洞外设有结界,你们在此修行,只要不出此洞一时半会不会有危险。我先去桃林,过几日再回来看你们。”

  几个小的纷纷点头,望着雨燕走得远了,有耐不住性子爱玩闹了顿时撒欢得打闹起来。

  雨燕本家就在西荒,早年她去东海游玩毫无准备之下突然要渡雷劫,她拼尽所有修为与灵力抗过最初两道雷劫,后面的却再无力抵抗。

  丹墨璃恰好去东海龙宫寻大公主,途经她身旁时不忍心看她死于雷劫之一,便出手救了她。自那后,雨燕便将她视作救命恩人,跟在她身边偿还恩情。

  但日子久了,雨燕发现自己根本帮不到丹墨璃什么忙,反而还处处受她照顾。丹墨璃时不时会从招摇山上带回一些仙品灵草,分于自己以助修炼。

  雨燕修行之余亲来无事可作,就自己给自己寻了个差事,她四处游历,但凡遇到说丹墨璃。坏话的人,一律痛打一顿,好教他们以后再不敢胡说八道。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