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血性何在

  和亲。

  赵牧听着百官商议和亲,总觉别扭,怪怪的。

  若他作为古人,兴许支持和亲政策,但作为现代来古代的人,他绝不支持和亲。

  陛下,臣亦不支持和亲。魏征抱拳附和。

  臣附议。

  臣附议。

  马周,岑文本双双出声支持。

  萧瑀无视马周,岑文本,直接怼上赵牧,魏征:晋国公,魏侍中,绝非所有事情都能靠征战来解决,和亲不失为怀柔之策。

  陛下,下嫁一名公主,确保北疆安宁,未尝不可。虞世南进言。

  虞世南。

  魏征粗暴的直呼其名。

  见状,李世民连忙阻止,淡淡的说:历史上,塞外部落多为中原边患,近来薛延陀崛起,朝廷应当早有所准备。朕思前想后有两套方案,一,精选十万大军,灭其国家,俘其首领,保边境百年安定。二,答应和亲,采取羁縻,足以保证边境三十年安定,朕更倾向于和亲。

  陛下,臣支持和亲,北疆游牧部落每次南下常掳掠百姓,朝廷需防御侵略,大范围布置兵力,常常徒劳无功,耗费国力。今和亲安抚夷男,保证北疆安危,为征讨高句丽做准备。房玄龄支持和亲。

  迂腐,若朝廷外求谋和,内严守备,待机消灭之,何须雄狮百万。赵牧挺身立于大殿中央,瞥了眼房玄龄抱着朝笏怒斥:自古来,和亲从来不能解决问题,仅是缓和矛盾。

  文景两帝选择和亲,依然没法改变匈奴南下牧马,唯有像武帝挥师北征,方才让他们屈服。

  目前朝廷兵强马壮,战将如林,没必要选择和亲。

  夷男不服气,直接派兵把他打服气,甚至完全铲除整个薛延陀部。

  拿公主,郡主的幸福换取朝堂安危,各卫诸将颜面何存,三军将士颜面何存?

  哦?

  李世民神情错愕,赵牧不支持和亲。

  这超出他预料之外。

  好心劝说:赵牧,三军连续两次征战,国库钱粮锐减,粮仓粮食减少,三军将士继续休整,若和亲换来数年平静,等待朝廷灭掉高句丽,再铲除薛延陀部,相较于江山社稷,牺牲一名公主,未尝不可。

  陛下,此言差矣,尊严立于刀锋之上,真理在弓弩射程之内,邦国之争,向来以拳头解决问题。高祖立国以来十余载,陛下即选择和亲,此先例开不得,不然,后世皇帝对外遇事不决选择和亲,朝廷血性何在,威严何在。赵牧据理力争。

  魏征望了眼赵牧,紧跟着附和说:陛下,晋国公言之有理,我朝兵强马壮,与薛延陀部和亲,会增强夷男威望,消弱陛下威严,非常不划算。

  是啊,和亲事宜,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李道宗进言。

  怎料李世民意已决,斩钉截铁说:和亲之事,势在必胜。

  和亲,必稳住薛延陀部,届时,东取高句丽,西取高昌国,也有安静的后方。

  陛下!

  魏征,李道宗齐声叫道。

  赵牧仰首瞥了眼李世民,直接懒得说话。

  历史上,李世民嫁新兴公主和亲。

  今公主处于襁褓之中,必然更换其他公主和亲。

  目前朝廷附和和亲年龄的公主,仅有巴陵公主,普安公主,东阳公主,临川公主。

  但总体而言年幼。

  一时,朝堂静默。

  见状,有人无奈,有人欢喜。

  萧瑀清了清嗓子说:陛下,和亲之事,事关重大,既然下嫁公主,理当从皇族中挑选,长幼有序,而普安公主,东阳公主已有婚约,即将出嫁,需从巴陵公主,临川公主选其一。

  萧阁老。魏征暴怒。

  他吃了秤砣铁了心,坚决不支持和亲。

  既然皇上想到派十万精兵北上,有一劳永逸之策,何须下嫁公主和亲呢。

  今夷男敢攻打赵牧,来日肯定敢攻打朝廷,单凭和亲没法解决问题,既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何须牺牲公主和亲呢。

  萧瑀作为三朝元老,不清楚里面的利弊吗?

  萧瑀义正言辞说:魏征,朝廷连连征战,百姓急需和平。巴陵公主下嫁夷男,既能彰显陛下对百姓的重视,也能保证北疆和平,何况夷男想迎娶公主,必须献上十万牛羊,前来灵州迎接。

  朝堂获得聘礼,边境安静,何乐而不为呢。

  萧瑀,你说这话,不觉得无耻吗?魏征怒斥。看書溂

  这时,赵牧怒声呵斥:萧瑀,你七尺之身,以柔弱女子换取苟且的机会,举头三尺有神明,不怕天雷劈死你吗?你这老匹夫,羞辱大唐男儿,信不信我弄死你。

  赵牧暴怒,撸起袖子冲上萧瑀。

  赵牧。

  见状,李道宗,侯君集急忙抓起赵牧。

  朝堂之上,暴打内阁官吏,赵牧想葬送自己的仕途吗?

  李世民观之怒斥:赵牧,不得放肆,和亲之事,容后再谈,退朝。

  他没料到和亲之事,赵牧,魏征这么反对。

  是他嫁女,非赵牧,魏征嫁女。

  何况,选择和亲没有半点私心,皆为朝廷利益考虑,到头来,反倒是他的错了。

  李世民面色铁青,甩袖怒气冲冲离去。

  哼...

  赵牧瞪了眼萧瑀,怒不可遏走出皇宫。

  和亲事宜李世民尚未做出决定。

  最终拒绝和亲,自然万事大吉。选择坚持和亲,他宁愿辞官,也不与李世民为伍。

  走出皇宫,李道宗,李孝恭,程咬金等拦住赵牧。

  今日朝堂,赵牧进言平虏三策,皇帝颇为满意,但和亲之事与皇上对着干,几人着实不解。

  程咬金劝说:贤侄,萧瑀三朝元老,顽固不化,何须与他冲突。

  对啊,那老头死倔死倔,多次冲撞陛下,何须你我。和亲之事,恐怕势在必行。侯君集气愤的说。

  李道宗微微点头:贤侄,和亲之事,势在必行,你必须接受。

  未必。

  赵牧慷锵有力的说:我立于朝堂,绝不赞同下嫁公主换取边境安宁。

  李道宗说:你小子怎么这么倔呢。

  君无戏言啊。李孝恭说。

  哼...

  赵牧怒哼:今日,若皇上舍不得巴陵公主,临川公主远嫁,必从郡主内挑选,而两位伯父家恰好有适婚女子,敢问伯父还支持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