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C小说网>古代言情>明君与妖妃> 第37章 君不君,臣非臣

第37章 君不君,臣非臣

燕知微曾经做燕王殿下谋国之共犯。

他们不常提起, 却心知肚明,这是一条不成功就成仁的路。

点燃一个蛰伏已久的男人的燎原野心,并且打入他的内心, 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楚明唯一的内心窗口, 是离京的那个雪夜。

少年燕知微追了上去, 看似效仿红拂夜奔,实则明确地给他了一条路“东山再起”。

从此之后, 楚明每次从背后拥抱他腰身时, 心中总有从未言明的一句话。不必说,燕知微自然明白。

这分明是:“这世上, 你最懂我”。

在封地的日日夜夜,主公与臣子也基本不曾毫无顾忌地聊那个皇位, 更未明确说过一字“不臣”。

最暧昧的野心,是各取所需, 最不君臣的君臣。

楚明为打入燕地军政系统, 收复骄兵悍将, 与他们同吃同住, 拿出王府食邑填补兵饷空缺;甚至不惜自己亲身上阵, 与将士一同抗击外族, 以血拼出的战功赫赫。

燕知微做幽州主官时,甚至刻意为燕王收拢民心, 还百般游说燕云十六州各地主官,甚至时常四处奔波, 带礼拜访各地官员名士。

他代燕王求贤,字字不提谋国, 态度恭谨,个中含义却无人不晓。

谁不知长安已乱, 皇帝接连被杀,景朝气数快要尽了。

燕地偏远,朝廷管不到他们,此时不另投明主,自己择帝,总比被动选择好。

不忠不臣?说来好笑,龙椅上各个都是逆贼,他们该臣谁?

与其不知臣谁,受人宰割,还不如投了燕王。至少燕王行事沉稳,文武双全,礼节到位,极有王者风度,靠谱。

待到燕地军政被楚明彻底整编后,表面上,燕王还是忠于朝廷;实际上,朝廷早就对燕地失去控制。

大抵长安城中有人后悔,当初以为楚明是个平平无奇的皇子,就放到最穷最艰苦的燕地做实封王侯。

谁料到,这位没有根基的王爷竟能做到这等地步,如今成为朝廷心腹大患呢?

时机与机遇,从来是不由人的。

随着异姓王贺兰允带兵以“勤王”之名进京,杀冯皇后,废景辰帝楚明远,把持朝政后。

齐王楚明良叛变,与长安遥相对峙。随即,四方烽火燃起,叛贼皆举旗,彻底大乱。

此乃多事之秋。

在燕王率兵南下前夜,坐落幽州的王府书房里,烛灯之下,主公与臣子相对而坐。

燕王楚明帐下投靠幕僚众多,但他唯一能敞开了聊野心的谋士,一计一策皆从他的角度出发考量的,唯有他亲手教过的燕知微。

燕知微摊开绘制精细的地图,逐一掠过幽州、云州等地,细细和他说明如今的进度。

“并州张世成、冀州秦川已经来信,决定投靠主公,并且奉上称臣礼物。东出、南下,皆已无阻。”

燕知微手中握着的是装着密信的竹简,将其双手捧起,递给燕王殿下,笑道:“恭喜殿下,燕云十六州不日尽入觳中矣。”

山河本该瑰丽,呈现在羊皮纸地图上时,笔笔精细,一营一城,绘的却是天下刀兵。

前置条件已经达成,只等他一个命令。楚明支颐,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忽然惘然,轻声问道:“小燕,本王该南下吗?”

他纵然心有答案,还会本能地去追寻最信任的人的态度。

燕知微肃立在他身侧,看着他,一时间无话。

他明确的知道,这个决定楚明能下,但是他不能劝。

这是景朝的江山,楚家的天下,楚明是天潢贵胄,有资格决定争不争大位。

待到他出兵南下时,可以是乱党叛贼,也可以是匡正江山,全看他能不能成功。

史书是胜利者书写。

“是守成,还是开拓,听凭主公。”燕知微折腰,向他一揖,却在三言两语间,为他指了一条大义之路。

“臣在幽州与蓟州学过农耕,在主公治下,百姓还能吃饱穿暖。听闻,江南富饶地,千里蝗灾,收不上粮食,朝廷和地方官僚层层盘剥,饿殍千里;四面烽火,匪祸成患,兵过如刀剃;兵将杀人盈野,千里无鸡鸣。”

燕知微垂眸,轻声告诉这位端坐着抚摸长剑剑鞘的尊贵王爷,言语间的挑动,近乎正中他的心事。

“当天下都是叛军,举一杆旗,就是一位威严赫赫的主子……如此生灵涂炭,奸盗掳掠,百姓会纳多少轮的粮,受多少轮的罪?若无英主结束乱世,还要再拖上多久,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

“殿下若不肯南下救民于水火,我等燕地子民,在殿下庇佑下,自然可坐观风云,宛如身处世外桃源,正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可我等可悠悠哉不知魏晋,江南江北,剑南辽东,洛阳巴蜀,在生灵涂炭时,知魏晋否?”

“……确是如此。”楚明阖眸,长叹息。

燕知微见楚明心神动摇,又反问,淡淡笑道:“观当今天下,还有谁可当英主,堪当明君,有仁爱济世之心?”

“今日之江山,握天下兵戈者,主世道沉浮。”

他点到为止。

但谋士至此,燕知微已经不需要再告诉主公“是”与“否”,他心中自有答案。

“本王决定南下。”良久,楚明将手中剑出鞘,那秋水一般的剑光,耀了燕知微的眼睛。

他固有勃勃野心,但一切的隐忍蛰伏,从自保到保全燕地,再到济天下。

如此心怀君子意,初衷不改,如何不可为君?

燕知微垂眸,看着他拂过剑锋,好似他本身亦是一柄出鞘利剑。

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如今,已是时候了。

此时,楚明理所当然地接住了燕知微的话头,许诺道:“……本王愿南下,剿除叛贼,济世安民,得天下一统。”

“愿得太平年,再无流离人。”

燕王向朝廷呈表,请求率兵二十万,南出燕云十六州,讨贼平叛。

比起各个越过朝廷就起兵的实权王侯,楚明还呈了个表称臣,虽然龙椅上是人是狗都不明白,但他姿态到底是做到位了。

在大厦将倾的朝廷里时而抱病不出,时而战战兢兢度日的清流大臣们看见这措辞严谨的表,就和看见救命稻草似的。

楚氏王朝气数将尽,能续一口续一口,谁现在还能管燕王是不是狼子野心呢?

朝廷最弱时,只能病急乱投医,加封燕王楚明“天下兵马大元帅”,令他率兵讨贼平叛。

说实在的,这只是个虚封,却是“大义”。

楚明接到持节使臣带来的圣旨后,返回军帐,对着燕知微道:“朝廷封的大元帅只是个虚名,朝廷拿不出分毫钱财与粮食,只好给本王个甜头,安抚安抚,教本王与叛贼龙争虎斗。”

燕知微撩着衣袖研墨,笑道:“主公拿人手短,说出去反倒不好听。只接个虚封,有了大义,办事自然容易许多。”

燕知微最擅长借“势”,此计亦是他献给楚明的。

“虚名最不妨碍。”楚明也点头,随手把这明黄色的圣旨往桌上一放,自背后圈住他一身素白衣衫的谋士。

白衣无品级,可见,燕知微挂印而去,轻易放下幽州刺史的位置,毫不犹疑随他出燕云十六州。

在楚明看来,这是知微与他心灵相通,生死相随。

燕知微想的却是与其十年寒窗,不如赌个从龙之功。

“主公。”燕知微旋身,伸手丈量了一下这位新出炉的天下兵马大元帅腰身宽窄。

他叹了口气,“几个月下来,您瘦了好多。”

楚明捏捏他的胳膊,也觉得小燕瘦了不少。

“小燕不也是天天啃干粮,军中伙食就这样。待到广陵之叛平了,本王入主江南,自然能带小燕吃顿好的。”

“至于身形……”楚明以为他是嫌自己不够强悍,有些郁闷地解释道,“本王自练武以来,身形都是以精悍见长,从不雄壮,也极难练成那样,难道不好看?”

到底是闲暇无战事,楚明与他说些不疼不痒的闲话,燕知微也笑了,道:“可别,臣还是喜欢主公这般模样,风姿清爽,尊贵俊美……还很能打。”

主公与谋士,这般拥在一处,说这些亲昵的小话,显得太亲密了。

两人没觉有何异常,楚明身着兵甲戎装,却是怀抱天仙似的美人,矜持道:“原本时而来入关骚扰劫掠的外族,与本王交手后,压根不敢来犯。”

他打起仗来狠极,教外族三万骑埋骨他乡,边关从未这么太平过。

“主公英武。”燕知微眼睛亮晶晶的。

他虽然智力超群,却免不了俗,喜欢英雄。何况主公是他见过最英雄的人物,他怎么会不喜欢呢?

燕王殿下在外人面前矜傲尊贵,做足了谦虚谨慎、礼贤下士的姿态,颇有王者风度;可他偏偏在燕知微面前,像个二十余岁的年轻将领,认真向心上美人讲他的赫赫战功。

都是年轻蓬勃的年岁,燕知微抚摸过主公肩上的苍冷铁甲,指尖细白美丽,又被他尊贵的主公握住指骨,纳入掌心。

谋士软绵绵地倒在他怀中,指尖划着他的掌心,为他献计:“平广陵之叛,燕地军士不擅水战。此战,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细细说来。”楚明每次听他的计策,都能补足自己有失考虑之处,便是揉搓着他的长发,笑着问。

燕知微点到为止:“广陵与江宁这两位的关系,似乎不太好啊。”

说罢,白衣美人点点楚明的脖颈,又顺着他的喉结,抵在他下颌,“可离间。”

楚明眼眸一深,把他的腰揽的更紧些,好似抱着谁也不换的宝贝。

他低头,唇擦过美人温柔如远山的眼眉,笑道:“知微知微,果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